近日,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目前内地中小企业在金融风暴冲击下40%已经倒闭,另外还有40%正在生死边缘挣扎。鉴于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有专家呼吁当下应该给中小企业予以支持,而金融支持则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事实上,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问题、尤其是融资难问题并非今日始有,只不过在此轮金融海啸的冲击下,这个问题表现得格外突出。
中小企业融资之所以会成为问题,是因为在当下中国,通过银行贷款是主要的融资渠道。银行融资往往需要提供担保,但中小企业一般都存在着缺乏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而且既有的经验表明,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远高于银行业的平均水平。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末,全国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达到11.6%,而整个银行业平均水平只有2%左右。商业银行为了减少经营风险,往往没有动力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表面而言,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因为企业缺乏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但问题的实质则是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缺乏。在我国的《担保法》中,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等五种担保方式,除了留置和定金不适用于企业融资的担保以外,保证、抵押和质押都是合法的担保方式。不过在现实的运作过程中,银行基于减少经营风险的考虑,往往只会对能够提供抵押和质押的借款人发放贷款,鲜有发放不需要抵押的贷款,即便该借款人具有还贷能力,且其从事的行为具有良好的盈利前景也不例外。
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的模式往往是建立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征信管理体系,再辅以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提供担保。虽然从总体而言,征信体系的建设有助于社会交易成本的减少,但是对于特定的政府部门而言,它只是提供了一项公共服务,受益的只是亟需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相关机构本身并不能够从中获益,它也就很难得到额外的激励去做这样的事。因此,社会征信体系建设这个问题每每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抛却以往的政府主导型思路,通过企业的创新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企业在这方面先行一步。阿里巴巴的网络联保贷款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网络联保就是阿里巴巴的会员企业以互相担保的方式,共同向银行申请贷款。阿里巴巴向银行提供客户网上交易数据,银行筛选后发放贷款。其核心就是通过网络联保体自身,解决了银行的成本问题,即一旦个人出现了风险,那么该风险就由所有的联保体成员承担。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降低了银行甄别单个企业信用的成本与风险。而网络联保体之所以能够形成,是因为阿里巴巴的会员都有交易轨迹和诚信记录,企业可以由此获取其他联保企业的信息,确保加入联保体的成员都具有良好的信用。
网络联保体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于,该制度的参与各方都是利益相关者:阿里巴巴公司作为方案提供方,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成员而获得更多的收入;其他成员之所以加入联保体,是因为这里可以获得免抵押的贷款,同时,联保体的成员为了减少自己的风险,往往会审慎选择其成员;银行愿意发放免抵押贷款,是因为甄别信用成本极低,风险极少。因此,作为老大难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也就在此迎刃而解了。
但是,仅有网络联保还不够,因为还有很多交易并不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不过阿里巴巴的网络联保体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只要解决了相关主体的激励机制问题,那么制度建设就不是难题;即便是社会征信体系这一公共服务品,企业也可以提供,而且效果还不错。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