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1 国外品牌寡头垄断
价格差异的症结点在哪里呢?“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牛鸿说,这是问题的核心。
我们把出口品、进口替代品统称贸易品。这些贸易品大多都是国际品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厂,但品牌是外国的,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上。定价权也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上。
“这些商品看起来是中国生产、全球统一销售的,可为什么在美国的售价低,在国内的售价高?因为发达国家的市场竞争激烈,欧洲、美国、日本的品牌都在美国销售,耐克、阿迪……仅仅是美国青少年可以选择的运动品牌,就有二十多个,出国一看,好多品牌都没有见过,‘在美国的地位相当于佐丹奴在中国的地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必须遵循低价策略。而在中国,市场竞争不足,国内的品牌没有树立起来,为数不多的几个国际品牌独占鳌头,逐渐形成了寡头垄断市场。你看看中国的国际运动品牌,只有耐克、阿迪等为数不多的几家。”牛鸿认为,这是最关键的,结构性的原因。
“寡头垄断市场,就拥有高的定价权。”牛鸿笑道:“对待这个现象不能一味地指责跨国公司无良,在网上煽动大家的情绪。从利己的生意人角度讲,很显然,竞争市场中,肯定要把价格放低,而在垄断市场,价格必然偏高。所以关键点是打破在中国消费品市场中由少数几家国外寡头垄断的局面。”
“这种状况,一经形成,短期内很难被打破,而且一般来讲还会被强化。”牛鸿接着分析道:“打破寡头市场很难,我们的反垄断法律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寡头垄断是越做越强的,别人很难有进入的机会。现在其他国际品牌想进入中国市场已经很难了,一是关税高,二是打开市场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一开始要打低价策略。而事实上,寡头垄断的不仅是生产渠道,还有销售渠道。新进入的企业短期内赢取利润非常难。”
原因2 内销流通成本高
虽然近年来珠三角的加工企业做外单的利润并不高,但转型做内销品牌又谈何容易?东莞奥必飞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董世明对内销有些望而却步,他承认“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和决心”。
虽然内销的利润貌似比做外单的利润要高,但内销的背后有一系列问题有待企业去解决:“首先,国内的信用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付款方式是一种压力。现在都是供货商先垫付资金,对方在付款的时候按照‘6+3+1’的行规分三次支付,先付六成,再付三成,最后一成可能永远也不会付了。现在做鞋的利润也就四五个百分点,这样算下来就亏了。其次,许多发达国家都有庞大的采购团队,不同品牌可以统一调度,比较成熟。而国内市场的采购团队和销售网络都是单一的一个品牌,要建立起成熟的系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三,没有财力进行推广,营销的成本太高。”
董世明经过细致的分析后,决定继续接外单,“外贸生意操作更简单,单纯的商业契约行为,行政成本不高,算得比较清楚,都可以预见,也容易控制。”
“中国的流通领域成本非常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说,他也注意到了中美间的“物价倒挂”。“国内的厂家为什么愿意做外贸单?因为出口国会给予百分之十几的出口退税。有不懂行的人说中国出口商在低价倾销,实则不然,根本原因其实是中国的内销流通成本太高。”
除了运输费用以外,还有高额的进场费、商店租金。比如说,要进入超市销售,每个商品都要缴纳十几万元的进场费,还要在营业额里扣取一定比例的利润和回扣。乱收费、乱收税,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把成本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所以很多工厂宁愿做很薄利的出口单,也不敢接利润高出一大截的内贸单。
原因3 中国有钱人“不差钱”
“我们一直都在说‘培育中国本土品牌’。现在国内的不少产品质量已经不输给国外同类产品了,但品牌还在输。”牛鸿这样认为,“国内的品牌没有树立起来,这就直接造成外国品牌的吃香。内销商品普遍存在低价竞销的现象,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做好,只求价低,不求质量,偷工减料。”
长此以往,自然会让消费者产生崇拜国外名牌的心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另外,从消费群体看,“这些国际名牌的消费对象是城市中高收入者。农村有多少人会买这些昂贵的商品?即便是网购,成本下降30%,也不见得农村消费者就会买。从消费需求来讲,把中低收入者划分出去了,而面对的主要是中高消费者, 即便运营成本高,他们也能承受。即便是城市人,他也未必去网上买,因为购物有一个购物带来愉快心理的问题,买的就是这个过程。”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