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非 赵奕
2006年7月,一部日本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影片上映,这部名为《日本沉没》的影片,改编自上世纪60年代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日本列岛即将因为地震沉入海中,日本国民到底何去何从的话题。这一故事后来在《后天》和《2012》中一再被演绎。
现在,面对“日本制造”存在同样的疑问。曾经如日中天的金字招牌,在产业分工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遭遇了挑战,局面在2010年初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丰田“召回”引发了对“日本制造”的全面反思。
“日本制造”将何去何从?危机四伏中,日本制造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沉没之中?
日本制造的衰退
从二战结束经过经济高速成长期,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的经济增长都没有停滞过。在上世纪90年代前期,日本股市上市企业的总市值占到了全球的一半。
而在日本的半个世纪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作出了非常重要贡献的无疑是日本的制造业,即“日本制造”。尽管有金融危机和丰田事件,在2010年3月的日本企业市值排名的前30名中,日本制造代表性企业丰田、本田、任天堂、佳能、松下、索尼、电装、日产还是占很大比重。
不过近年来,日本制造业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特别是家电电机产业中, 三菱、日立、东芝、NEC等以前显赫一时的企业都已经淡出世界的竞争舞台。
日本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停滞,虽然有泡沫经济的创伤、有产业结构调整的不足等等,但不得不说日本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衰退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日本的电器业已经衰退,日本的汽车业还在撑着半边天,但是现在遇到了丰田事件,让我们不得不又一次为日本制造的未来担心。“日本制造”要重新振作需要如何做呢?也许日本家电产业的过去可以成为一个“先例”。
家电业的凋零和转型
1997年全球家电电机业的前10位中日本企业占到了6家,前5位中占2家;而到了2006年是前10位只有4家,前5位里一家都没有了。为什么这么多显赫一时的家电电机业的日本公司会步入凋零呢?其实就是在一个产业集中化的过程中失去了竞争优势的结果。
根据科尔尼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全球的很多产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全球产业集中化”的趋势:很多产业在国际化竞争大约20~30年后,就会进入一个高度成熟期,前3位的企业所占有的全球市场份额大约是30%~50%。目前,集中程度最高的是资源类、航空、造船,同时一般被我们熟知的烟、酒、家电行业的集中程度也非常之高。
探究产业集中化的原因,主要的动力有如下几方面:
为了规模经济性的提高和缩短研发和市场的时间:比如,制药业的研发成本非常高,全球化的集中可以大大降低这方面的成本。
在某些领域不得不出现的横向产业链的全球化整合:比如,生产组装在中国和东南亚;人事财务客服中心等业务偏向印度。
企业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在面临产业集中化的趋势中,为了避免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很多企业都会急于扩张,或是急于整合。
以往日本家电电机业的成功都是首先依靠技术创新、生产技术创新,通过质量,通过品牌的声誉,来一点一点渗透并控制市场。但当传统的家电、电机业进入一个产业集中化趋势以后,就必须进行战略的选择了。
集中后的战略选择
越来越多的产品的技术难度变低,竞争必然转向成本,转向整合,造成了产业集中化。而如果此时企业还不改变战略,只是随着这样的产业集中化的趋势去硬拼,那么结果就有两个。一是在成本和价格的竞争中输掉,二是成为行业老大,但利润率的降低和过快扩张的副作用都是很可怕的风险。
日本电器业中那些没有转变战略,坚持在原来的产业集中化上进行竞争的企业就凋零了,例如NEC、日立等等。而任天堂和松下,则在这场竞争中成功的转型。任天堂拓展了传统的对于游戏的概念,扩展了消费人群并提供了新的价值。松下也牢牢抓住“便利的生活”和“环保节能”的概念,摆脱传统家电的形象,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新产品。
根据对日本Globis商学院在读300位MBA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他们认为日本制造的衰弱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国际竞争力在衰退、创新在减少。
而这个结果正好证明了上面的分析,就是日本的制造业在面临产业集中化的竞争中,要不输在了全球的规模化竞争力,要不就是缺乏了创新的决断。
回到丰田的问题,丰田在1995年以后,全球范围内汽车生产量急剧增加。从1995年到2001年的平均增产率是2.1%,而2002年到2007年的平均增产率就变成8.9%,丰田汽车一个很明显的战略转变,即从追求品质(价值)转为追求量,这个转变即是面临集中化后,丰田在战略选择的方向上,出现了问题。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