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光伏产业也走出低谷,正迎来发展的又一个火爆期。在晶体生长车间,去年年初因“危机”而“吃不饱”的设备也完成检修,全部运行起来了;在多线切割车间,所有线切设备达到满负荷生产;在太阳能电池生产车间,已连续数月开足马力生产的设备仍在挖潜能;石英坩埚、石墨制品、悬浮液等辅助耗材车间也全部运转以保障主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为满足生产所需,晶龙还在2010元旦前后紧急招聘了四百多名员工充实到生产一线……
“晶龙能否迈上一个新的高度,又到了一个攸关未来的关键路口。”面对虎年新春喜人的发展形势,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对标高端与世界顶尖“过招”苦练真功
每一次重大的危机,往往带来调整的机遇;每一次抓住机遇的变革,都会产生影响深远的变局。
在世界光伏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靳保芳深知这个道理。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历经风雨又见彩虹的晶龙人更深刻体会到,晶龙集团能够渡过难关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是:晶龙的产品质优价廉。“与光伏行业世界高端对标,未雨绸缪提升自己,才使得晶龙集团在危机中依然能够破浪前行。”靳保芳清楚地记得与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的SUNPOWER公司那次艰难的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晶龙产品的国际化标准,企业选择了世界上品质要求最严、最高,引领世界光伏产业潮流的美国SUNPOWER公司,给他们做来料加工。加工费用很低,利润比做国内同类项目低很多,但晶龙毅然选择了这个国际强手。刚开始,企业根本摸不清人家的技术标准,自认为不错的产品屡屡被退货。不与高手过招,就难以找到差距,学到真功。晶龙人在合作中处处认真,虚心了解世界顶尖企业的技术要求,很快就实现了产品技术标准的提高。这次合作证明是完全正确的。通过与这样的国际巨头的合作,晶龙的产品质量得到了飞速提高,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通过合作,晶龙还认识到,要想生产出世界上最好的产品,首先要与国际标准接轨,生产出适合国际需求的好产品。由此,晶龙参照国际标准,拉开了生产管理流程再造的序幕。实施三大流程再造:建立(IQC)流程,就像是材料入库的“海关入境卡”,对原材料的进厂实施严格检验把关;建立(OBA)流程,就像是产品出口的“国际护照”,产品无论出口到哪里,产品质量参数一目了然;规范过程检测(IPQC)和出厂检测(OQC)流程,就像是产品质量的“工艺保证书”,产品走到哪里,生产制作情况一清二楚。
与国际标准接轨,晶龙集团在国内首开纪录,获得了国内、国际市场的普遍赞誉。
对标高端,让晶龙集团有了全新追赶的高度。围绕产业高端,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开展得如火如荼。
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车间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迈出坚实步伐。以阳光硅谷公司线切二车间为样板,在集团内开展车间标准化建设活动,整改效果显著。各个单位的生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各级人员的“环境也是生产力”意识得到增强。
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先后出台了多个质量管理文件,不断提高产品标准和质量要求。通过多种举措,目前集团员工的质量意识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质量管理体系得到认真贯彻实施,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晶龙产品已经成为国内业界叫得响的品牌。
该集团自成立以来就把产品质量作为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把创新作为提升产品质量的“法宝”,紧跟市场需求,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向产业高端进军。开发出的重掺系列硅单晶、超薄超净免洗单晶硅片、大直径喷涂石英坩埚备受市场青睐;持续改进优化的单晶硅切割、清洗工艺,使硅片优质率不断提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完善实施质量管理措施,加强产品质量管控。他们在产品质量上提出了“国内最好、世界一流”的口号。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修订完善硅单晶、硅单晶方棒、太阳能级单晶硅片和二极管轻磨片等质量标准,使产品质量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经过一年苦练内功,晶龙集团自主创新成果丰硕,创历年来之最。2009年共完成创新项目252项,比2008年增加105个,再次刷新历史记录;共申报国家专利60多项,其中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3项。自主研发的掺镓硅单晶技术不仅在国内取得了专利证书,而且在美国、欧洲也获得了专利审批。这标志着晶龙破解了光伏产业一项世界性难题,率先实现了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的稳定性、无衰减。在国内首次完成16英寸单晶硅棒的切断工作,为以后开展大直径硅棒的切断任务做好了技术储备;切方机切割速度、线切技术,都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