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德”与“人德”?丰田专家解释说,所谓社德,就是公司得利的同时,必须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实惠,而所谓人德,就是公司的发展要给员工带来利益与“善行”的提高。这就是丰田之道的原点,永远尊重员工,永远追求无浪费的一流制造。
或许可以这样说,这一次的危机是因为丰田自己偏离了“丰田之道”。在日本一些公开发表的资料中,我看到了一些关于丰田问题的报导。比如媒介批评丰田在2005年至2007年期间,当日元走软时,丰田增加在日本国内的生产,这种投机型的做法并不符合“丰田之道”。再比如喷漆系统不再慢慢拖动汽车,通过一个115英尺长的防腐底漆喷涂系统,而是由机器人手臂将车身抬起,然后快速在一个油漆池中浸一下,这样可以缩短了喷漆线的长度,节省了生产时间,但新系统的成本大约是传统工艺的4倍。
另外,这几年丰田大举扩张,在世界各地设厂的做法,也受到质疑。从2001年以来,丰田以每年增加五十万辆生产能力的速度在扩张,这种以“量”以规模取胜的战略,也不是丰田所擅长的,结果是产品质量的下降。有一个数据就很能够说明问题,丰田频繁发生召回的产品大多集中在2005年~2007年,而这段时间正是丰田汽车销售膨胀最为迅速的三年。
当我把这些问题提给上课的丰田老师的时候,他说了一番让我很震动的话,他说,在丰田模式中,有一个面对问题的出发点,那就是永远把现状当成最差的状况,“因为现在最差,剩下的就只有改善,改善无止境”。比如丰田应对这一次金融危机,就是在假设危机更深,持续时间更长,然后问自己如何生存与发展?
在一次交流中,我问曾经在丰田某车体株式会社当过社长的村井先生,丰田有什么应对危机的战略?他回答说:“对危机我们从来不去想太多,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收缩与改善,从成本与竞争力方面下功夫,去面对更大的危机与困难。”
三、日本式制造与日本式危机拯救对中国企业的启发
在丰田参观车间的时候,我惊奇地看到,生产线上最多的是一款很漂亮的小车,这款小车的名字叫 “IQ”。这是一款微型车,却是一款很代表丰田应对危机的战略车型:仅有3米长的车身内放置了四张座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仅为每公里99克,能够达到英国政府的免税条件,油耗成绩是65.7MPG,售价在欧洲是一万英镑左右。
从丰田自己发布的统计数据上,也看到了丰田的成效。进入09年度,丰田在日本各主要工厂增设了临时停产日,4月份多达3天。日本国内的日生产新车数也仅为8000至9000台。而就在五月,丰田在日本国内生产台数,已经比2月至4月的平均台数增加大约3成,提高到20万台,同时,5月将不增设生产线临时停转的“停产日”,以增加产量。
另外,丰田也向外发布了严厉的财务整改计划,成立了“营利改进紧急委员会 ”(Emergency Profit Improvement Committee),宣布将固定成本降低10%,约5000亿日元,并要在2009年将公司日常支出费用降低20%。与此同时,我们在丰田最常听到的两句话就是:“做客户最喜欢的一流产品”、“现地现物(即领导要走出办公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考察)”。
看来,丰田走出危机并不需要很长时间,丰田的危机就此结束?这是不是也太快了?尽管丰田人从来没有说过危机就要过去,但我心中却对丰田战胜危机充满信心。这种感觉让我内心有一种羡慕与嫉妒,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咨询师,我深知中国企业也正在经历危机,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什么时候完成自己“增长方式的转变”?早期的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声誉不佳,并不比我们今天的中国产品好多少,但也就是那么十多年的时间,日本制造就上升为世界优质制造的代名词,丰田,索尼,松下等等一大批日本公司,也一跃成为世界级公司。
在将近十天的参观考察与学习的过程中,我一直被这样一个念头困扰着,那就是到底是什么在支撑日本公司完成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对此我没有答案,但却有着更多的焦虑。中国制造其实还处于日本制造的早期,但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已经感觉超好了。从这个意义上看,丰田式的危机拯救,留给我们两点反思:第一,丰田的成功源于“社德”与“人德”,当碰到危机的时候,可以通过回归这类基点来解决问题,那对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我们自己的“基点”是什么呢?而如果没有了基点,那我们的增长能够持续多久?我们用什么来面对更大的危机?
第二,丰田为了超越美国通用,采取了激进的增长办法,比如大规模设厂增加规模,导致质量下降管理成本增加。比如过多追求功能,导致价格上升过快,也成为危机中消费者不再喜好丰田的理由。丰田这样的世界一流公司尚且如此,对相当多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些年基本上就是在“量”上做规模扩张,这一次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只是出口企业,而多少内销的企业仍然沉湎于粗放增长,这种增长碰到真正的危机,那会是什么结局?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