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口2月5日电(记者侯建森)今年,海南椒类蔬菜获得丰收,但收购价格较2009年普遍大幅下降,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其中尖椒价格由2009年同期的每斤1.8元下降到目前的0.5元,泡椒价格由每斤1.5元下降到0.3元至0.4元。
为解决海南椒类蔬菜滞销问题,商务部近日组织全国经销企业赴海南开展产销对接,共签订瓜菜购销协议152万吨,其中椒类55万吨,椒类蔬菜滞销困难得到缓解。
有专家指出,要根本解决海南反季节瓜菜产销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这种临时、应急的对接,还需要建立全国范围内农产品信息平台,打通生产、流通过程中的制约“瓶颈”。
海南泡椒丰收 遭遇价格“倒春寒”
去年12月底海南泡椒刚一上市,收购价格就远远低于往年,并且持续下跌。
琼海市是此次海南椒类蔬菜滞销的重灾区,现有泡椒4.2万亩、尖椒2.12万亩、圆椒0.93万亩。记者在琼海市福田村田间看到,大量应采摘的泡椒仍然没有采摘。据了解,由于滞销、冷库不足等原因,大量辣椒迟迟没有采摘,已错过最佳上市时期,并直接影响下一茬质量。
椒类蔬菜具有种植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每亩地投入800元到1000元即可收获。据琼海市农业局局长叶海涛介绍,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每亩地收入达5000元至10000元,当地农民收入的近20%来自椒类种植。而当前的价格仅能补偿农民投入的成本,种植大户则会面临较大亏损。
文昌、万宁等海南其他椒类蔬菜产地也普遍存在椒类产品价格低迷、滞销现象。
据海南永青现代热带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农介绍,椒类蔬菜滞销也影响到其他瓜菜的出岛。以往运输反季节瓜菜北上的车辆均以椒类蔬菜为主,顺带豆角等一部分其他蔬菜。现在椒类农产品滞销,其他蔬菜的出岛量也减少了。
市场、气候双重制约决定反季节瓜菜产业脆弱
海南反季节瓜菜占全国反季节瓜菜市场的三分之一。虽然运费占成本比例较高,但与北方相比,不需要投资建设大棚、购买取暖设备,有天然的优势。
与工业产品不同,农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不仅受市场约束,还受自然条件约束。海南冬季温暖的气候以及反季节瓜菜耐储性较差等问题使其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显得尤其脆弱。
今年海南泡椒滞销,主要受去年10月台风影响,已种椒苗被台风破坏后,补种泡椒上市时间推迟,与广东、广西等产地椒类蔬菜上市时间重合,导致出现大量产品同时上市、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
农产品信息平台缺乏,信息滞后、失真问题比较突出,也加剧了产销的不确定性。农户、龙头企业等生产主体对市场信息的接收、判断、预测能力参差不齐,多数依据往年行情安排来年生产。受去年椒类价格走高的影响,今年各地种植面积大量增加,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卖难”局面。据海南省农业厅副巡视员林道孔介绍,今年海南辣椒种植面积达60万亩,其中泡椒种植面积12万亩,比去年多1.1万亩,广东、广西等产地种植面积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导致供求矛盾加剧。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