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
“对于主业,我绝对不允许别人来主导。”
IT和医药双头并进的局面持续了四五年。其间,华立在IT业做过一次非常著名的收购:收购飞利浦CDMA核心技术部门。因为这次收购,2002年,汪力成被《财富》杂志中文版评为8位“中国商人”的第一位,排在张瑞敏、鲁冠球等人前面。
在这样的光环下,要保持清醒并不那么容易。但汪力成却是一个很实际的人。到2005年底一盘点,汪力成发现医药的销售额已经做到38个亿,而IT只有3.7亿,他立刻做出决定:将医药作为主业,逐步退出IT行业。
除了销售额上的差异外,汪力成还总结了华立最终选择医药作为主业的其他几个原因:首先,“要进入一个新行业,不能在最热的时候”。华立在2000年左右进入医药行业,正是整个行业形势最差的时候,成本低;其次,当时医药行业的集中度很差,这也是外行进入的好机会,“如果一个行业里前5家已经把80%的市场占掉,你要向他们挑战,成本就太高了”;再次,中国的人均医药消费占GDP不到5%,而在美国,这个比例大约是17%,因此“我们的空间还很大”;最后,汪力成认为中国人有“养生”的传统,一旦富起来,会比老外更重视在健康方面的投入。但华立不是新兴企业,之前的多元化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全部撤出,因此,汪力成把华立目前的发展阶段定义为过渡期:“多元化投资、一业为主”。“非主业并不是说一定要退出,而是只做股东,不花费太多精力和资源。而对于主业,我绝对不允许别人来主导。”
民营企业的转型主要有两种:一是在自己原先的主业上不断升级;二是转换到另一个行业。华立的转型属于第二种,在这个过程中,汪力成始终小心翼翼:“转型时,首先要保证原来的老主业稳定,继续提供现金流支持。而新主业,要很谨慎地一步步加大力度,一直到你觉得很有把握了,才能算真正的转型成功。”在这种思路的主导下,直到2006年初,华立才宣布,其主业由仪表变为医药。
回归
“中国国情决定了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还是我们最擅长的一块,丢掉太可惜了。”
汪力成曾被媒体称为“洗壳高手”,1999年借壳ST川仪、2000年借壳ST恒泰、2002年入主 昆明制药、2005年收购 武汉健民都是非常漂亮的资本案例。在2007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控制榜”上,汪力成被评为控制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人,旗下A股上市公司共有四家。
不过,最近两年,汪力成似乎开始“回归”。2008年5月,华立科技被作为一个净壳卖掉,换取了上海远洋渔业(600728. S H)14.8%的股权;8月,华立药业将旗下子公司华立九州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中国医药(600056.SH);每年为华立带来数千万利润的华泰化工也被溢价卖给韩国公司,投资回报率高达3.3倍;而房地产行业,华立早在三年前行业发展最红火的时候就退出了。
汪力成希望华立集团未来成为一个Industry Capital(产业投资公司):“国外很多知名品牌的背后都有一家Industry Capital投资。我们也希望投资具体的实业,我们有耐心跟着它慢慢成长,也许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汪力成看来,华立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一种“制造业精神”:踏实、严谨、有毅力。
虽然目前中国的制造业投资回报慢、利润率低,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做,但汪力成认为,制造业是中国企业的立足之本:“现在浙江很多民营企业家都不搞企业了,都去变现、搞PE。可是,大家都不做企业,PE投什么?中国还远远没到可以在价值链最高端跟全世界高手博弈的程度,要从现实出发。目前的中国国情决定了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还是我们最擅长的一块,丢掉太可惜了。”
汪力成说自己曾经有过三个梦想。从小喜欢研究昆虫等小动物,想做个动物学家;读中学时对电子着迷,拆过手表、修过电视机,想当一名工程师。遗憾的是,这两个梦想都没有实现。
现在,他的第三个梦想是:退休后去读一个社会学博士,研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并设立一个动物保护基金,来保护野生动物。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