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张亚勤的棋道与商道
来源:英才  更新时间:2009/6/15 11:23:42   
>> 相关新闻链接
·邵亦波:只有创业最有激情 ·史玉柱:我的成功不是靠忽悠
·王永庆:幕僚管理制度 ·周海江:如何构建品牌
·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我如何工作 ·郎咸平大骂中国企业家只会赚钱
·俞尧昌:格兰仕公司管理之道 ·丁威:A.O.史密斯公司管理之道
·柳传志:伟大者在于管理自己 ·丁磊:互联网得靠人才与自主创新

 

  三大能力的提升

  2006年11月,耗资200亿美元的微软Vista等三大核心产品正式发布。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中国的1000多名员工贡献了100多个功能,这也是微软中国的研发力量第一次参与到全球核心产品的开发中。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成立后,就形成了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产品开发、产业合作的比较完整的研发链条,更多的机会也在这种整合中产生。

  被称为“Mini亚勤”的芮勇一大任务,就是为五大方向寻找互相合作、提高效率的机会。有一次,芮勇发现,一个IPTV的团队需要压缩和解压技术的支持。同时,他知道研究院正好在做这个技术研究,他将两个团队的经理约在一起,一项内部的合作就达成了。如果是过去,这个团队就需要另起炉灶从外部请人,一些资源也在其间流失了。

  内部的交流制度这一年中正在有效地形成,除了研发集团的例会可以让部门间相互沟通外,高层团队每个月一次的小会,每三个月一次的户外座谈也让彼此间产生了聚合的力量。

  今年7月初,张亚勤回到美国总部,向比尔·盖茨和鲍尔默汇报中国研发集团的工作。张亚勤主要谈了三点,整体的团队、创新的能力与合作伙伴。

  在张宏江看来,“真正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来开发出产品,然后再把它推广到全球去,跟一些把原来在欧美设计出来的产品通过中国的研发力量本地化相比,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微软中国的产品创新正在走向第二个阶段。

  申元庆在中国研发集团成立之前就加入了这个团队,负责微软中国技术中心。他用“天与地的差别”来形容这一年多的变化。

  战略合作部是中国研发集团成立后新组建的部门,不仅包括原来的技术中心,还增加了硬件创新中心、软件外包中心、技术授权中心等。其中,技术授权中心是除了美国之外,微软全球唯一的专利技术授权点。

  2006年,中国研发集团已经通过技术授权将三项技术成功转让给国内的两家企业--湖南拓维和深圳科通。其中和湖南拓维已经从基于知识产权和项目的合作,模式还在不断深化,目前正在进行关于资本合作的谈判。

  湖南拓维首席技术官向黎生觉得,通过合作微软帮助拓维实现了快速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推出、升级,实现了产品的快速市场化,同时还在实现人才培养、研发管理体系标杆建立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申元庆说,在全球范围内微软每赚1块钱,合作伙伴就能赚12块。但是在中国,微软每赚1块钱,合作伙伴可能只赚了三四块,“所以中国的比例是偏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合作还没有做得很到位。”

  中国整体IT产业的提升,反过来对于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也会产生强烈的正效应。今年,微软全球的硬件工程大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正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硬件产业的发展。

  道:多元文化的融合

  吸引世界级的大腕

  8年前,张宏江刚回国时,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做研究室主任,之后又成为研究院的副院长。微软考虑在中国组建技术孵化和产品开发的团队时,他志愿担当起领导新成立的微软亚洲工程院的责任。从基础的研究做到产品的开发,他体会到这两种工作不同的风格和文化。

  张宏江当年去工程院报到前,问自己的老板,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老板回答说,做研究,就是十件东西,九件东西失败了,你就拿出那一件成功的东西,其他的九件都可以踢到地毯底下,谁也不告诉。但是在工程院做产品开发,你做了十件东西哪怕九个成功,有一个失败,别人就会记住你的失败。

  张宏江记住了这个区别,但干了一阵后他发现出问题了。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愿意对客户说NO。结果在移动这个重点部门,过分承诺,到了最后期限交不出活儿。这时候,张宏江才深刻地意识到做研究和做产品的区别。“做研究基本就是雇人,做产品最重要的就是过程,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地方肯定会出现问题。这件事情改变了我们的文化,那就是要学会说No。”

  张亚勤风趣地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自己原来在研究部门每天讲的是Yes,Yes,Yes,而在产品部门每天讲的是No,No,No。因为做研究是假设性、探索性的,需要尝试不同的方法和路径。做产品却需要从很多种可能里选出一种,然后在确定的时间,做出确定的产品。

  所以,这也导致研究院往往会议很少,开会也是搞讲座,工程院却各种大小会议铺天盖地。

  除了研究和开发这两种文化的碰撞外,越来越多涌入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国际人才也冲击着公司员工的价值观。

  高级人力资源总监毛丹妮来自南非,她在微软总部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工作经验,2006年7月来到中国。2006年,中国研发集团吸引了60名国际人才,毛丹妮预计,这一数字今年将达到150名,其中有不少是世界级的大腕。

  像罗伯特·帕克,他是Powerpoint的领军人物之一,参加过7个版本的Office研制,目前在微软中国研发集团负责新产品的市场。张亚勤的团队里还拥有多位像“深蓝之父”许峰雄这样的资深软件架构师,这些人都是微软的秘密武器。

  为什么他们愿意来到中国?“他们不是为了金钱,而了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张亚勤说,中国给他们提供了改变世界的机会。不仅有能研发出对全球用户产生影响的产品,而且能对中国产生直接的影响,这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张宏江自从20岁之后,一直在海外求学、工作,无论是在丹麦、新加坡、美国,他从未在任何一个城市待过5年,北京却是一个例外,至今已经整整8年时间。

  申元庆手下负责技术授权的Sarah甚至在美国拥有好几家公司,现在将它们托付给别人打理,自己跑到中国来与国内的企业进行合作。“现在已经有一种老外们都挤破头想来中国的感觉。”申元庆说。

  毛丹妮在获得来华工作的机会之前,就已经未雨绸缪地在学习中文,“在美国,招聘、培训等人力资源工作都已经很成熟、程序化,中国却有更好的施展自己的空间。”

  在许多人的眼里,如今的中国研发集团正像15年前的微软总部,充满着一股创业的氛围,一些更大胆的设想也正在酝酿之中。

  微软大事记

  1992年 微软在北京设立办事处。

   年轻的全球软件业领袖自此在历史最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植根。

  1995年 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成立。

  1998年 微软中国研究院在北京奠基。

   由于聚集了一批“全世界最聪明的中国人”,强大的人才磁场使得微软中国研究

   院的机构规模持续扩展、创新质量不断提升。--(研发集团1.0)

  2001年 微软中国研究院发展为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

  2003年 微软亚洲工程院(ATC)在北京成立。--(研发集团2.0)

  2006年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成立,开启了微软在华研发战略的新篇章,职能涵盖基础研究、

  1月 技术孵化、产品开发、战略合作。微软在华的创新链条由此形成。--(研发集团3.0)

 



责任编辑:cprpy
上一页 [1] [2] [3] [4]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