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学成(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自2008年8月至今,印度的通胀基本维持在两位数。印度将通货膨胀(CPI)划分为两个群体的通胀,即农业劳动力和产业工人的CPI。2000年至2005年,这两个通胀水平均低于5%,但在2006年后,CPI高于5%便成为常态,去年11月产业工人CPI达到了15.65%,已大大高出GDP增速。
印度尚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居民收入的较大比例用于食品消费。印度产业工人CPI的食品权重为47.13%,其次为居住占比16.41%,衣着占比7.03%,燃料与照明占比5.48%。
自2007年4月至2009年11月,印度CPI中的食品、饮料和烟草涨幅最大,达38.8%;其次是居住,涨幅为28.7%;燃料和照明涨幅为10.9%。食品、饮料和烟草以及居住是催动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原因。
印度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短期因素是天气原因。去年6月,印度出现了1983年来最为严重的干旱天气。6至8月间,降雨量较50年来的平均水平低了28%,直接造成了白米、蔗糖和马铃薯等农作物歉收,致使大米、甜菜和油菜籽等农产品价格创出11年新高。
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达1.6亿公顷,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但印度粮食产量却不高,中国的耕地面积为1.28亿公顷,只是印度的80%,但2008年中国粮食产量超过了5亿吨,而印度仅为2.3亿吨。这有土壤、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原因,也与农民耕作习惯、政府对农业投入等因素有关。现在,印度人工灌溉农田面积只占总数的40%,其余60%则得取决于老天的脸色。印度政府最近几年实施的经济政策多以城市为中心,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有数量众多的农村劳动力持续从农业中撤离。而与此同时,粮食消费量在不断增加,印度人口增长率为1.4%,预计2025年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自给自足始终是印度社会须臾不能大意的问题。
印度城市化比率不足30%,近年来印度城市化率逐步上升,房地产市场在2005年至2008年期间得到了快速增长。一方面,印度因为有着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并且能够讲流利英语的专业型人才,在过去几年间成了软件和IT服务以及IT业务流程外包(BPO)业务的重要市场,这也为房地产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在2005年印度政府允许外商投资房地产后,大量外资涌入,推高了主要城市的土地价格,开发商也蜂拥而上建造针对印度“海归”的高档公寓,大城市房价随之翻了一番,租房价格的涨幅也超过了四分之三。同一时期,主要大城市商业建筑和住房建筑的平均价格上涨2倍多。另一方面,经济稳步增长又产生了对购物中心、娱乐场所及高档酒店的巨大需求,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市场产生了直接需求。
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印度房地产市场整体跌幅并不大。由于政府对基建投入相对较小,房屋供给不足,这也是促使房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农业和工业发展事实来看,印度尚未完成工业化,可是它的服务业比重较高,2008年增加值占GDP比例达到了53%,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印度的服务业发展快于工业和农业,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互联网的发展,二是印度具有语言优势,三是服务成本较低。在农业、工业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之时,印度充分抓住了历史性机遇,走上了经济发展的独特之路,倾其全力发展服务业。
只是在服务业兴盛的背后,与农业工业的裂痕有越来越大之势。细算起来,印度的工业化进程已长达半个多世纪,但整体来说,印度工业附加值总量较低,基础设施、电力等工业没有经过充分发展,传统制造业至今仍处在初级阶段。目前除了钢铁大王米塔尔外,人们基本上说不出几个世界品牌。
而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印度至少比其他经济体落后10年。尽管印度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运输网络(印度的铁路网络规模是中国的两倍),但交通运输受到效率低下的制约。道路拥挤、水务和污水处理体系不完善、固体垃圾堆积如山。机场和港口经常遭遇交通事故,运力不足制约货物通畅,据印度财政部估计,如果基础设施能够紧跟经济发展步伐,印度的GDP增速将会再提高2个百分点。
电力供应不足也是影响印度工业化进程的主要障碍之一。电力中断时有发生,即使在大城市也是如此,夏季空调使用高峰期问题尤为严重。根据印度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电力负荷高峰期时,供需缺口达到了15%,即电力中断将影响至少1.5亿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电力供应普遍短缺,从而制约了农村发展,使得农村和城市差距进一步扩大。
但由于农业落后、工业整体不发达,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在消费领域,多数时间就表现为通货膨胀。这正是当前世人看到的印度高增长、高通胀局面。整体来看,印度的通胀是商品短缺背景下的全面通胀,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为治理通胀,印度当前已经退出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和印度的通胀发生基础,具有较大的可比性。印度通货膨胀产生的基础、产业结构问题,值得我们细细研究,深入探讨。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