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达志 (成都商报评论员)
1月2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宣布: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这一消息引发西方媒体高度关注,纷纷预测中国将在今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崛起———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横扫全球的大背景下的和平崛起,引起了西方尤其是美国朝野的高度重视和纷纷议论。根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2009年年底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超级大国的崛起”成为过去10年中的世界头号新闻,其受关注度甚至超过了伊拉克战争和2001年“9·11”恐怖袭击。
西方对中国的“再认识”,引起了部分中国学者和媒体的警惕及忧虑。广州日报24日发表分析文章称:部分西方人士热炒“中国模式”,声称中国将“拯救世界”,是意欲“捧杀”中国;其深层动机,是要中国承担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国际责任。
所谓“中国模式”,最早见于2004年5月美国人乔舒亚·库珀·雷默在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的一篇题为《北京共识》的论文。中国经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一枝独秀,使“中国模式”在国际上再次受到热炒。而尤为令人关注的,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的“中国模式”论述。福山曾在《历史的终结》一书中作出过“美国模式优于任何发展模式”的断言,但在2009年接受日本媒体专访时却宣称:“近30年来,中国经济令人惊异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中国模式’的有效性……西方自由民主可能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人类思想宝库需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
福山的“转变”,从学术的角度说,无可厚非,甚至值得钦佩,很难让人往“捧杀中国”的阴谋论上想。但是,雷默的《北京共识》及其“中国模式”论,却让不少人联想到了日本当年的处境。经过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到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日本经济步入了令人炫目的鼎盛时期。一时间,以1979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傅高义推出的一本名为《日本第一》的书为重要标志,美国等西方媒体对日本经济奇迹进行了全方位的热炒。随后,日本被迫“承担经济大国责任”,经济陷入长达10年的衰退中。有人声称这是美国的“阴谋”。
西方对中国的热捧是否存在阴谋,从战略的角度上说或许应该宁可信其有。然而,只是一味地“揭露”或者进行意识形态上的阐释,是不足取的。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量虽很大,但是除以十几亿的更为庞大的人口基数,一下就“相形见绌”了。中国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和其他民生领域,欠账还很多;东西部发展还十分不平衡;贫富差距的扩大还未获得有效控制;不少地方和不少领域的社会矛盾还很突出……
许多年前,邓小平为当时的中国制定了“韬光养晦”的国际关系战略。随着中国经济在这30年中的高速发展,一些国人渐渐忘乎所以,甚至妄自尊大起来———人家还没有“捧杀”你,自己倒先陶醉其中了。我们的宣传,一度也是只报喜不报忧,媒体和文化界也渐渐丧失了反思精神和忧患意识,这在客观上其实是“配合”了西方对“中国模式”的热炒,使中国在一系列国际交涉上陷入被动。
即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这绝不只是一个“低调”的说法,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中国这30年高速发展是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上的,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自己,放眼大千世界,不井底之蛙,不妄自菲薄,不回避矛盾,不遮丑护短,坚持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有了这样的“内因”,国际上再怎么“捧杀”我们,也只是“外因”,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