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创业,这位青年科学家不得不做的三件事是:改造自己、放下得失、直面现实
文 | 《创业家》记者张凯锋
经过近10个月的反复协商、谈判、沟通,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第一轮的投资终于基本确定了。
但与宋延林最初的设想不太一样,“我原来设想作为创业的公司,开始的股东结构尽量简单一点,第一轮就找一两家投资,先把事做起来再说”。现在除了联想投资、联想控股外,投资者背后的名单中还有TCL、LEO和代表北京市怀柔区的沅圣达公司,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作为技术方是最大持股方。
宋延林现在的名片上印着中科院化学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很快,他将成为中关村里又一个创业公司的CEO。
外表清癯儒雅的他,身上还保留着浓厚的知识分子气质,但打开笔记本内的商业计划书,他谈到最多的是技术壁垒、赢利模式、融资安排、竞争策略。
宋延林主持的纳米材料绿色印刷制版技术可能是目前中科院最受关注的产业化项目之一。与印刷行业现有的激光照排技术相比,这种新的方式摒弃了感光成像的技术思路,具有无污染、低成本等诸多优势,这可能让中国在这个领域中获得跨越式的发展,第一次走在国际感光巨头前面。
中国印刷业的年产值已经超过4600亿人民币,规模巨大,在第一轮投资确定之前,中科院已经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了1500万元,化学所也提供了最大支持,在半年内就建起了中试线——这意味着这种新的印刷制版技术已经处于产业化的前夜了。
但在某种程度上,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让这次创业已经不是技术团队自己的事,而成了一种使命,“压力很大”,宋延林坦言这超出了他原来的设想,“我们必须表现和锻炼出与此相适应的胸怀、气度和能力”。
拐大弯
在中科院化学所,宋延林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信息功能材料和纳米材料,关于纳米尺度信息存储和纳米材料表面亲油、亲水性控制的研究曾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2005年,他偶然去中科院下属的一个印刷厂印资料,闲谈中发现将这两个技术原理结合起来,可以产生一种全新的印刷制版方式。
从原理上讲,所有的信息存储和显示都可以转化为二进制的“0”和“1”方式,只需以“1”呈现印刷区(亲油墨),以“0”呈现非印刷区(亲水)即可实现印刷的过程。在获得中科院和科技部的项目支持后,研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似乎可以走出实验室了。但这种新的技术不是目前技术的局部替代,需要一整套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材料、设备、软件和工艺标准,而这些都没有现成的,只能自己来研究开发。显然,这需要资金的投入。
“体制是一个大问题。要实现产业化,必须以企业的形式运行。但这就涉及国有资产的评估和股权等问题。目前的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有很大限制。很多国家在方向上鼓励的事情,实际上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很难操作。”宋延林说。
事实上,鼎晖投资很早就看好这个项目,并做了投资前的认真准备。合伙人王功权根据国际经验,提出了三个前提条件:买断这项技术,国有股不占股份;团队离开化学所;团队要自己掏钱入股。当时宋延林无法理解,“中科院有很多优势和资源,为什么要排斥国有股呢?”
现在他渐渐明白了鼎晖的顾虑:国有股的背后是全民所有,人人都可以对公司发表意见。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所有决策都要走程序,进行集体决策,这就容易导致企业决策的缓慢。对于一个速度与效率就是生命的创业型公司来说,这几乎是致命的。每个人都表示支持,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个紧箍咒,让所有人都感到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同为中科院背景的联想控股和它旗下的联想投资成为更合适的投资者。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