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轶楠 “‘国民共进’根本不可能,一定是有进有退的。”在1月16日2009年经济观察报“中国再出发”观察家年会上,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做如上表示。
任志强认为:国进民退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市场经济中交易各方的地位平等化,如果不是平等化,一定对财产权利、交易权利的一种掠夺。市场交易双方的地位公平性在中国改革以前是从来就不存在的。中国改革开放实际上要解决人的平等和社会地位问题,恰恰是改革给了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
在毛泽东时代应该是国有企业最强大的时代,因为没有其他企业,如果最强大的国有企业都不能把社会主义变成让人吃饱饭,说明国有企业根本不应该存在。
任志强认为,国进民退核心问题是建立市场经济中的交易各方的地位平等化,如果不是平等化,一定对财产权利、交易权利的一种掠夺。比如国家对农村的土地问题,这是典型的财产权利委托,如果不能得到合理赢得的补偿,一定会出现限制性条件、约制性条件门槛。这些充分体现了社会地位和市场交易地位的不平等问题。
如果我们中国的法律能让中国农民选举权平等、生命权利补偿权利平等,也一定能用法律、制度改革实现所有市场经济中交易主体各方之间的地位权力平衡,这是我们未来改革的再出发起点,如果这迟迟不能解决,中国仍然难以得到好的市场经济。
以下为演讲全文:
他们安排我最后讲,因为怕我讲完了之后大家都跑了。我想讲的是交易的公平性问题,前面有很多人说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进和退的问题。我想核心的问题是公平性问题,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交易公平性,如果两个交易双方地位不公平,加上身份不对等,一定是强买强卖,如果不是自愿情况下更是强买强卖的结果。
交易双方的地位公平性在中国改革以前是从来就不存在的,我们那时候特别强调数量公平性。比如发粮票的时候说哪两年出生的人都是同一个定家,都是20斤粮食或者25斤粮食。12月31号和1月1号出生的人就差了粮食,他们认为数量上不公平了,而计划经济的不公平始终存在。
从现在情况来说,过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工资待遇是不一样的,工人和农民是过去社会的主任,私人经济一定被社会消灭的阶层。过去还有不受法律保护的地位问题。中国改革开放实际上要解决人的平等和社会地位问题,恰恰是改革给了我们生存的基本基本条件。
比如过去上什么学校、上什么专业、然后毕业、毕业之后上什么公司都是其他人说了算。但改革开放之后你可以自己说了算,愿意参加什么工作参加什么工作,这就是地位平等重要一方面。同时就业差别也存在着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就是今天仍然存在大量不公平。比如说我们计划经济还依存的非常严重,现在大家都觉得市场中有没有计划经济,没了,其实不然,藏在我们中国人的骨子里。看看80后的女孩子结婚之后生孩子通常不给小孩喂奶,买奶粉,奶粉上写着两小时喂一次,一次三勺。说要喝三勺,结果两勺小孩就饱了,不行,必须喂第三勺。结果小孩没长好,大人也很累,因为两小时就要起来喂一次。这种计划经济的参与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仍然存在,而长期存在的矛盾我想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实际上我们大会的主题“再出发”可能从市场交易的双方地位的平等出发的。双向存在矛盾,城乡土地差别存在了价格上的差别,农村土地,因为国家对农民进行征用,所以地位不平等,如果是相互之间平等的交易的话,那你多少钱买的我多少钱卖,自愿才行。
现在不是,是我们国家征用,所以你要自愿的话,说明你对国家权利机构的呼应。所以我们在就业、医疗保障、教育方面也有一些差别,第一是生命补偿的差别,一个是城市和农民的生命补偿不一样,还有就是城市和农民的学历的差别。所以我们现在进行了改革,农民选举人员增加了,社会地位不平等不仅仅表现在土地。
只要农民工这个词在中国所有的媒体上都消灭了以后,社会公平和民主地位的体现才真正完成。如果我们媒体上和社会舆论中,电视上、网络上都说农民工,那也就是说我们社会地位的平等永远不会实现。这个问题在企业中也系存在,所以我们大家都说,“国民”共进根本不可能,一定是有进有退的。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