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8日文章长报道,全球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化的风险加大,世界经济滞胀的风险正在逐步上升,中国未来经济应保平稳、防通胀。
世界经济滞胀的风险正在逐步上升
流动性突然干枯后再度泛滥,对身陷二战以来最严重金融危机的世界经济而言,显然可以起到止血疗伤的作用。
首先它对信贷市场起到了一定的解冻作用。近些日子3个月LIBOR(伦敦同业拆放利率)已跌穿1厘水平,美国30年定息按揭利率已从一年前的逾6.5厘降至4.86厘,通过欧美金融市场集资的金额也已显著增加。市场利率的回顺既反映了风险溢价的收窄,又有助于欧美经济筑底回升。
其次,流动性充裕可以推动股票市场强劲反弹。虽然欧美银行信贷收紧的势头已连续3个月得到舒缓,但由于经济衰退、市场动荡、企业违约风险比较高,因此,银行对待放贷仍然持审慎的态度,只不过把握的尺度未进一步收紧而已。在此情况下,各国央行倾力释放的流动性,真正进入实体经济的自然相对较少,而流入股市和商品期货市场进行投机图利的则明显大量增加。近期全球股市明显脱离实体经济,呈现出强劲反弹势头,石油价格从低位快速拉升逾144%,很大程度上就是流动性泛滥的结果。
最后,股市反弹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可以减轻金融机构的拨备压力,帮助金融机构改善近期业绩、增强放贷信心。与此同时,股市持续回升还可带来一定的财富效应,推动实体经济早日走出衰退的泥潭。
以上策略在某种程度上也可概括为“以新的泡沫来收拾旧泡沫破灭后的残局”。但这样的操作需要各国政府保持优异的宏观调控技巧。否则,一旦泡沫持续膨胀并被撑破,金融市场就会跌跌不休,宏观经济也会再度跌入低谷。另外,过低的资金成本和过于充裕的流动性,还会助长石油和原材料的投机活动,使成本推动型通胀再现人间。
能源、原材料价格的过快回涨,一方面会增加生产经营成本,使原来备受需求萎缩煎熬的企业更加困难;另一方面会导致中央银行因通胀苗头再现而逐步收紧银根,从而使已步入复苏轨道的宏观经济转入停滞状态。
当前,虽然美国、日本经济的首季跌幅折成年率分别高达5.7%和15.2%,但西方经济体见底的迹象已比较明显。其中,美国房价收入比已跌回历史水平之下,现房价格已连续四个月回稳,现房销售4月份已增加2.9%;消费者信心已从4月份的40.8%上升至5月份的54.9%;采购经理指数也呈逐月上升的势头。在流动性充裕及其他一系列救市措施的刺激下,美国经济在今年第四季度止跌回升估计已不成问题。
但是,由于金融机构疗伤仍需一段时间,美国家庭和企业的财富一时难以回复2007年的水平(美国有五分之一家庭因住房价格下跌而资不抵债),失业率有可能从现时的8.9%逐步爬升至10%,加上汽车、金融等行业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不易解决,因此,即使美国经济因累计衰退幅度过大而出现恢复性增长,反弹的力度也会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和欧洲、日本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将陷入两难处境:即加息和回收流动性将妨碍经济复苏,不收紧货币政策则有可能导致通胀卷土重来。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美国经济在2010-2011年只会出现低速增长,而且在2010年下半年之后还会伴生明显的通胀现象。至于欧洲、日本,经济状况则会比美国稍差。世界经济滞胀的风险正在逐步上升。
中国未来经济应保平稳、防通胀
在欧美日经济不景气情况下,中国经济要想一枝独秀、重返9%以上的增长速度可能性是比较小的。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GDP升幅只有6.1%;其中,投资、消费分别带动了4.3和2个百分点,净出口的贡献则是-0.2%。在未来二三年,由于发达经济体增速非常缓慢,美国的储蓄率因为吸取了本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有可能从危机前的负数逐步回升至1960-1990年8.9%的平均水平(目前已升逾5%),因此,要指望未来的出口从衰退20%转为较快增长恐怕是不现实的。如果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刺激出口,那么,不仅出口规模扩大有限,还有可能激起更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
除了出口不景气外,私人投资是中国经济的另一大短板。虽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月升幅高达30.5%,但这主要是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投资带动的,银行新增信贷资金也大都流入了政府项目和国有企业。受外需萎缩、产能过剩、宏观经济高台跳水以及上一轮股市泡沫破灭的影响,民营企业和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意愿目前仍然比较低;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跌幅超过20%,房地产开发投资1-4月仅上升4.9%,增幅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7.2个百分点。在以上两大短板不易弥补的情况下,今年1-2月工业增加值升幅仅3.8%,3月份大幅反弹至8.3%,4月份又轻微回落至7.3%。
由此我们可以基本判断,中国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经见底,但未来几个季度的反弹力度不会太强;GDP升幅在2009年估计在7.2%左右,随后2年也会分别不高于8%和9%。这在世界各大经济体中已经是最好的表现了。面临如此经济环境,政府的政策目标应当从长计议:一方面积极寻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和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财力上要留有余力,避免涸泽而渔,并注意保持社会稳定、防范通货膨胀风险。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