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公司是第一家认识到 IT 技术商业价值的咨询公司。正是预见到商界将把技术看成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使它成为第一家进入《财富》世界 500 强的咨询公司,其 2005 年 8 月 31 日结束的财务年度净收入为 155.5 亿美元。埃森哲的业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管理咨询、信息技术和业务外包,其中管理咨询和信息技术业务的比例占 60%,业务外包为 40%。公司自 1993 年进入中国市场,发展迅速,员工达 2,000 余人,是规模最大的外资咨询公司之一。日前,就 WTO 对金融、零售和汽车等热点行业的影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等主题,埃森哲公司大中华区主席李纲先生接受了财富(中文版)编辑周展宏的专访。
财富(中文版)问: 中国加入 WTO 已经三年多了,就你们接触的企业而言,您认为 WTO 对在中国运营的企业有些什么影响?
李纲答: WTO 是一个与中国密切相关的里程碑,它实际上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在中国还没有加入 WTO,或在中国刚加入 WTO 的时候,大家对经济全球化,正面的东西看得比较多,期望值比较高。实际上,经过目前这个阶段后,大家开始比较理智地思考,到底全球化的好处在哪里?大家也开始看到它对中国企业及中国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全球化也伴随很多对它的抵制,比如中国和欧盟、中国和美国的贸易纠纷。对中国企业来讲,加入 WTO 后,到外国去拓展的机会多了。另一方面,外国企业到中国来的机会也多了,对中国企业的冲击也加大了。因此,影响永远是双向的。如果不讲具体行业的话,我们可以说 WTO 把市场开放了,好的坏的都带来了。
谈到对具体行业的冲击,我们逐渐看到了零售、金融和电信最终开放日期的到来。以银行为例,今天很多外国银行都来了,但它们所采取的策略可能与中国当初预期的不一样。我相信外国银行到中国来不会大规模开设分行,因为它们永远也比不上中国现在已经站稳脚跟的商业银行。它们所采取的策略更多的是参股中国的银行,它们并不需要拥有最终的物理设施,而是希望如果中国的银行能在这个开放的环境中取胜,它们也能分一杯羹。比如,上个月德意志银行买了华夏银行的股份,美国银行以 30 亿美元收购中国建设银行约 9% 的股份。实际上,这与大家所预想的进入方法大不一样。以前以为,开放之后,满大街就都是外国银行。
但是,零售业可能是另外一种景象。沃尔玛、家乐福进来的方式,有一段时间是合资,但你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外国的品牌、外国的门店、外国的大卖场对中国的零售行业确实有很大的冲击。因此,WTO 对每个行业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而且参与的企业竞争策略也不一样。中国加入 WTO,从宏观来看肯定带来了很多新的机会,不管是对中国企业还是对外国企业都是如此,同时也迫使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以不同的方式竞争。比如,我们现在看到,外资银行更多的是争夺高端客户,像招商银行、民生银行这些中国新兴的中小型银行也会争夺高端客户,因为它们分行的布点肯定比不上大的银行。到现在,银行的竞争策略已逐渐明朗化。
问: 我们与银行也有接触。据我们了解,外国银行之所以用持股的方式进入中国,可能更多的是受到 WTO 条款的限制,因为到 2007 年以后中国才允许它们做人民币业务。而它们原来所做的企业外币业务似乎亏损了很长时间; 至于个人业务,如您所言,它们做高端,虽然只做外币业务,但这三年发展很快,特别是到今年,据说都能够赚钱。我想知道,外资银行现阶段只是持股中国银行,等到 2007 年中国放开人民币业务之后,它们是不是也可能大面积地开分行?
答: 对。实际上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策略,至于是大面积地自己来做,还是用合作品牌的方法来做,我都不会感到惊奇。今天某个外国银行持股中资银行之后,就说我与你合作品牌,针对高端客户,中资银行用外资的品牌来做,可能更会吸引人。实际上,银行的布点投资是很大的,我认为在短期内外国银行自己来布点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但是,它们会用合作品牌的方法,借你这个壳,在你的壳里面做一块。它们没有必要去做存款只有一千块钱的业务,实际上就是你要它们做这种业务,它们都不一定愿意,它们要做高端的。对中国的银行而言,怎样才能够吸引更多高端的客户,是一个挑战,外国的品牌可能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吸引力。虽然我相信合作品牌也并不是唯一的合作模式,但这种模式很可能会持继下去。
问: 合作品牌的模式现在已经有了,像花旗银行与浦东发展银行就合作成立了信用卡中心,发联合型信用卡,采用的就你说的合作品牌模式。但是,花旗也在投资来建自己的分行。据我了解,大家对 2007 年以后金融业还是有些担心,因为现阶段中国银行的服务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确实跟国外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的银行如果希望做高端客户,是不是必须采取合作品牌的方法,否则就比较困难?
答: 不一定,我感到中国一些新兴的银行的产品和服务进步非常的快,像招商银行的服务所使用的信息技术,可能比我所用的国外银行还要好。因此,并不是说中国本土银行没有这种竞争能力,而是因为中国一些大银行转型难度较高,惰性比较大,它进行变革时没有小银行那么灵活。但是,我感到这些大银行可能会借助合作品牌或者国外银行的经验,虽然要大船去掉这个头很难,但它们可以用小船。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