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股权是“兵权”
有人把张汝京形象地比喻成保姆,虽然“生” 下了中芯国际,他却只有照顾的份,抚养权不在他手里,“孩子”的监护人哪天不高兴,保姆就只有走人的份——这就是中芯国际的股权结构问题,也就是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问题。
毛主席说,“枪杆子里出政权”。在企业里,股权就是企业家的“枪杆子”。只有枪杆子在手,才能保证控制权的稳定。我们看到,曾经身为世大总经理的张汝京万万没有想到,公司由于股权集中,大股东会不声不响地将控股权卖给台积电。“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创立中芯国际后,为避免再蹈世大落入敌手的覆辙,张汝京汲取教训,有意令股权分散。其中上海实业、高盛、华登国际、汉鼎亚太和祥峰分别持有10%左右的股权,其余11名股东持1%至10%不等的股权。在2008年的财报数据中,中芯国际的大股东和二股东变为大唐电信和上海实业,分别持股为16.57%和10.09%,张汝京所占股权不及1%。结果是,在股权集中、分散的两端,张汝京都没能手执股权利剑。
由于各方股东的根本利益各不相同,中芯国际在后期战略制定、融资等问题上出现了强烈分歧,这让夹在其中的张汝京左右为难。同时,由于每年高达8亿美元的投资折旧压力以及运营能力限制,在过去的17个季度中中芯国际16个季度亏损。正因为长期不能盈利,张汝京常常被股东质疑。因此,出现“友人惋惜,股东叫好”的张汝京离职结局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般来讲,在一个企业中,企业家在股权结构的安排上遵循2+3<1法则会比较好。2+3<1法则就是二股东加三股东的持股之和不超过一把手的持股。如果你是第一大股东,第二股东和第三股东虽然比你少,但是加起来比你大,这时候危险的征兆就存在了。所以,在分散股权的时候,你必须要让二股东、三股东也分散股权,就算他们两个加起来,也没有你的股权多,这才是一个合理的股份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理。
其实,股份制研究好了,才能做公司,这是玩公司最基本的游戏规则。如果连企业最基本的游戏规则都没研究好,就去做企业,那不是盲目吗?一旦持股比例小,控制权就弱,手无利剑就没有发言权。张汝京虽手持帅印却手无利剑,结果也只能是任人摆布了。
创新虽好,别让知识产权绊倒
2009年11月3日,美国加州阿拉米达县地方高等法院判定,中芯国际窃取并使用台积电商业机密,判令中芯国际向台积电支付超过10亿美元的损害赔偿。后双方达成和解:中芯国际向台积电分期四年支付2亿美元现金并发行新股及授予认股权证,交易完成后台积电将持有中芯国际10%的股份。正如张汝京所说,“我们确实犯了错误”。当初从台积电招聘的工程师习惯了台积电生产线的操作方式,因此来到中芯国际之后照搬了对手的菜单,侵犯了对方的权益。一招不慎,全盘皆输。所以说,企业家在创业中须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千万别让知识产权问题绊倒自己。怎么做呢?创新。
不少人认为,创新就是革命,“疾风骤雨”般的“全盘洗牌”。革命的成果,就是成为洋洋得意的行业领头羊,享受行业洗牌后的独占优势。不可否认,革命的确是一种创新,但是,我们要看到,依靠革命的手段在经济领域创新,成功者寥寥。为什么?革命的要价太高!技术、资金、人才、眼光、运气等等,缺一不可,否则,倒很有可能成为被革命者。所以,创新并不等同于简单革命。
革命的门槛不好进。不创新是等死,创新又等于找死。于是,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模仿,而且要率先模仿。为什么要率先模仿呢?因为,第一个成功模仿的人,与其他模仿者相比,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和走在行列前端的领头羊相比则始终处在追随的影子里,这就是众多单纯以模仿为生的竞争者很难进步的原因。
那么,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创新呢?要创新,首先要模仿,关键在超越。为什么要模仿?模仿可以短时间缩短企业与行业领先者的距离。为什么要超越?即使只是在一个小的方面有所超越,也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成功无他,找到你的榜样,学习并有所超越!
如何来做?第一步寻找对的榜样,第二步学习、模仿榜样,第三步在模仿的基础上大胆超越。进一步总结的话,就是“找”、“抄”、“超”。“找”是前提,芝麻开门;“抄”是基础,登堂入室;“超”是关键,后来居上。高明的抄袭者,特质在于“超”。一个“超”无价,既是市场上的“杀手锏”,也是法律上的“防火墙”。
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竞争不是无障碍短跑,而是一场跨栏马拉松,后来居上的选手,或被“自己人”叫停,或被“知识产权之栏”绊倒。纵观张汝京的创业历程,不禁感叹:汝京两次丢江山,自捅软肋为哪般?笔者思忖再三,给诸位局外人两条锦囊:统驭先将股权掌,创新要做“跨栏王”!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