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以来,钱营镇连续出台了5个一号文件,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在政策的导向作用下,蔬菜、奶牛、林果三大主导产业逐渐清晰和强大。蔬菜生产走上了“规模化、品牌化”之路。全镇蔬菜播种面积达4万亩。去年,史庄子村的可追溯性蔬菜示范基地、后打各庄村的第四代暖室技术改良棚室,让农民尝到了高效农业的甜头。后打各 庄 村 注 册 的 “后 打 牌 青椒”,畅销天津、北京等多个省市。奶牛养殖坚持出村入园、良繁品改并举。目前,全镇奶牛存栏1万头,优种率达到63%,日产鲜奶51吨,累计建成奶牛园区13个,其中千头奶牛园区7个,入园率达80%。去年以来,全镇奶业逆势而上,鲜奶产量位居全区之首。存栏奶牛达1100头的清泉奶牛养殖场是全区第一个千头奶牛场,微机管理、沼气综合利用等技术的运用,使其成为全市、全省的样板养殖场。以打造果品精品镇为目标,钱营镇以顺生生态园、刘庄子果树专业村等为依托,壮大果品业。这里出产的梨、苹果、李子、葡萄远近闻名。去年,刘庄子村仅果品一项,可实现农民人均增收4200多元。
蔬菜、奶牛、林果已经成为钱营镇农业最耀眼的亮色。对于没有脱离土地的农民来说,三大产业是其增收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6500元。
生态村镇 和谐之音
钱营镇素有“唐山东大门”之称,境内有全国最大的竖井煤矿——— 开滦钱家营煤矿。由于开滦采煤塌陷,全镇22个村受到波及,需要整体搬迁。
“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这是我们进行城镇建设的独有优势”,王玉林擅长的辩证思维再一次派上了用场。结合压煤村搬迁、镇区村平改、生态村创建等项工程,文明生态镇建设的大幕被徐徐拉开。
2009年,钱营镇以新农居建设为牵动,加快推进居民楼开发建设。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的钱毫村平改楼工程,总投资1.05亿元、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东黄各庄村搬迁楼工程,总投资900万元、建筑面积6040平方米的小屯村二层商业楼工程相继启动实施。预计今年6月,这三项工程将竣工投入使用。林子里村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的居民楼、钱营村和北阳庄村2万平方米居民楼已经完成了规划设计,今年开工建设。城镇住宅楼和商业楼的开发建设,不仅使城镇的功能日益完善,而且拉动了建筑业、餐饮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为保增长也作出了贡献。
钱营镇为自身的小城镇建设设定了一个目标——— 文明生态镇。去年,镇里确定并提前完成了12个村的文明生态村高标准创建。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完成了53个生态村建设,实现了生态镇的创建,群众乐享“人居环境大改观,村容村貌展新颜”。为巩固创建成果,村村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基本实现了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日产日清。
打造生态镇,钱营镇的最大优势在于像南湖一样由采煤塌陷形成的水面。据估算,在钱营镇,已经和在近几年将要形成的水面会达到10平方公里。王玉林说,钱营镇已经把这片区域的综合利用提上了日程。
经济实力的增强,带来了对民生改善的孜孜以求。
一曲曲和谐之音在希望的田野奏响———
加快教育资源整合。高标准完成了太各庄、石各庄、五里屯中心小学教学楼工程,通过完成小学合并,整合教育资源;
——— 繁荣农村文化。完成了61个村的村民中心建设,53个村建设了文体活动广场,北阳庄、林子里、小屯村均投资上百万元建立了文化活动大院,北阳庄村“夕阳红”老年腰鼓队在2009年全国老年人健身腰鼓比赛中折桂;
——— 提升医疗卫生水平。高标准完成了钱营分院和61个村卫生室建设并逐年进行提高完善,全镇新农合参保率达99%,为机关干部、企业员工、部分村群众3000多人进行免费查体;
———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资120万元完成敬老院二星级创建,全面落实低保、优抚、五保等项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向500名困难群众发放救济款11.9万元,为6户特困家庭发放建房补贴款3万元;
——— 推进路网建设。在全面完成“村村通”的基础上,去年完成了钱五路、大李线和钱吕路三条交通干线的改扩建。2009年10月,通往钱营镇的市交通运输公司58路车全线开通。
展望未来,伴着钱营镇迈入亿元镇的步伐,4.5万钱营人的幸福会持续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萌生、滋长……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