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近日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中国人的新年》,再次向人民币汇率发难。与一个多月前他的一篇语焉雷同的文章相比,除了在“抛售美元储备”这一怪论上继续表达满不在乎的态度外,此文还为保护主义辩护,鼓动与中国展开贸易对抗。
针对这篇文章,《华尔街日报》记者阿兰·贝克撰文指出,新年伊始,一位美国最受推崇的经济学家喊着要和中国打一场贸易战,这实在令人吃惊。贝克质疑克鲁格曼:何以在大量抛售美国国债这一不现实、不可取的臆测上如此津津乐道?何以竟然反对全球普遍认同的自由贸易?又何以居然鼓吹以保护主义来解决美国就业不足的问题?
阿兰·贝克认为这篇文章在论证上存在明显的断裂和缺失。纵观全文,除了给中国扣上诸如“重商主义”“掠夺性”的大帽子外,未能为其“新颖”的观点提供论据。文中声称开打贸易战不会有什么损失。但人们不会忘记,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翌年美国出台带有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全球贸易大战,令此后5年世界贸易规模急剧萎缩三分之二!
文章称:“稍加计算就知道中国的重商主义未来几年将导致美国失去大约140万个就业岗位。”美国当前的失业难题缘于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萧条、美国不断加重的“产业空心化”等问题,要通过美国经济的复苏和调整来解决。一甩手就将美国的失业问题丢给了中国,实在是疑人窃斧的无稽之说。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绝不能以一笔“钉住汇率”,就勾销了人民币过去几年一直处于升值通道并且涨幅达21%的事实,以及中方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积极努力。反倒是美元存在的问题和变数,须要美国方面负起责任。
滥觞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原因,已有公论。至于世界经济的当前应对和未来走势,需要全球群策群力,同舟共济。然而,类似克鲁格曼的观点、言论一段时间以来不时出现,就如同伦敦《金融时报》一篇文章所指,许多国际学者、要人的类似文章弥漫着“西方有理论”“美国例外论”,却罔顾其他国家的国情乃至生存发展权益,这样的心态,让人想起“替罪羊”的典故。
记得美国财长盖特纳去年6月访华前曾明确说,他不会继续“抱怨式外交”的做法。这一观点广受舆论关注和肯定,因为这应和了世界各国为应对危机,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稳定和发展应采取的立场和原则。
又想起美国密苏里州和平人士威尔·鲍温写的一本书《不抱怨的世界》。该书主张人们正面思考,积极作为,远离抱怨。作者认为,从人际关系和人的健康角度看,不良情绪是百病之源,而抱怨少的人自然易于亲近,自身则心情舒畅,过得快乐而和谐。其实,危机应对乃至国际关系也同理。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