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 有步骤、有计划地推动人民币“走出去”,将上海建成人民币清算中心
人民币“走出去”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发展关系。上海要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为契机,将人民币“走出去”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之一,在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进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一是密切关注人民币结算试点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完善相关业务操作,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二是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探索建立人民币跨境及境外支付清算体系,完善人民币现钞境外投放和回流机制。三是争取更多国际开发机构在上海发行人民币债券,并稳步扩大发行规模。研究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人民币股票或开展人民币直接投资的可行性。
⑤ 总结“浦东九条”试点经验,推动外汇管理改革创新
2005年10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出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方式在浦东先行先试的“九条措施”,为跨国公司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实施效果比较理想。针对新形势下经济主体对外汇管理创新的需求,上海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努力成为完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进金融外汇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和试验田。一是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支持下,扩大政策的惠及面。二是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放宽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门槛,简化对外担保管理方式。三是以办好世博会为契机,改善外汇管理,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个人用汇便利化,并争取扩大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
⑥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国际金融中心需要一流的金融生态环境。从现阶段的需要出发,上海应将发展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法治环境、健全创新金融监管方式作为重点,努力营造和谐的金融发展环境。一是尽快制定一部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地方立法,明确全市各系统、各部门参与金融中心建设的职责和义务,着重解决金融机构在发展中自身无法解决的诸如人才环境、创新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完善金融执法体系和金融纠纷审理、仲裁机制。加强地方执法部门、各级法院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交流,积极探索设立金融证券法庭的可行性,集中审理金融、证券纠纷案件。三是出台扶持性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融资担保、投资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金融服务中介机构,提高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和公信度。四是积极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利用征信中心平台,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加大对信用数据的采集和整合,实现信用信息社会共享,增强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自律意识,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⑦ 实施金融人才战略,加强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
长期以来,金融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高层次金融专业人才和金融管理人才相对匮乏,是制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上海要把金融人才战略和金融文化建设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完善引进金融人才的激励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引进海外金融人才,同时在税收、购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使这些人才能扎根上海,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贡献力量。二是支持金融机构和大专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鼓励和培养金融行业中的业务骨干和管理者在大专院校担任兼职教师,联合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金融人才的整体素质。三是提高金融人才的职业素养,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金融教育和金融培训认证机构,在金融、投资、财务等领域为个人及机构提供高标准的金融培训服务和国际金融人才从业资格认证。四是普及金融专业知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金融政策和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社区金融文化建设,使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金融、认识金融,积极投身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去。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