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报道 金融危机过去之后,人们探求危机发生的原因,信贷评级机构、美国以往的货币政策、华尔街金融监管等纷纷被列入受谴对象清单。日前,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将矛头对准经济学家,称金融危机证明一些经济学理论有必要推倒重新建设。
■理论重建
斯蒂格利茨指出,其中一个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经济学理论是:经济的参与者都会理性地作出决定,这样金融市场将保持充分的竞争性,同时高效运营,“美国房地产泡沫正是源自房屋价格将会永远上涨的想法。”
房地产泡沫的崩溃将美国经济从2007年拖入衰退中,并引爆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几百万美国人丢失了工作岗位。斯蒂格利茨表示,和传统经济理论相悖的是,“购房人、投资者以及金融企业的高管都表现出了明显的非理性,并得出了错误的判断。”
斯蒂格利茨指出,经济学家也应该为这一次的经济金融危机遭到谴责。他表示在经历过这场危机之后,学者们可以根据个人和企业行为更可信的描述,来创建一种全新的经济学理论。
■学界质疑
传统的经济学假设人是理性的、自利的,会自觉不自觉按照成本最小化、收入最大化的原则作出合乎理性的决定。比如两种类似商品选择价格便宜的,同一个工作机会哪里高薪就去哪里。然而,现实当中人们存在大量的不合理性。比如发现路边有很多人排队购买促销商品,自己也会加入其中,结果购买的是用处不大的商品。而在美国房地产泡沫当中,许多美国人不考虑自己未来收入状况而去盲目贷款买房,银行也极度慷慨。
这一存在问题的假设已经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研究行为经济学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和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弗农·史密斯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此前谈论金融危机带给人类的几个教训时,斯蒂格利茨还指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说错了,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不一定总起作用,因为人性的贪婪将会抑制“这只手”发挥作用,因此政府必须引入监管。
■再批格氏
斯蒂格利茨还再次抨击美联储上届主席格林斯潘,称他鼓励消费者接受可变利率的按揭贷款,这种贷款成为日后次贷危机的祸根。此前,格林斯潘一贯的“罪名”是长期实施低利率,鼓励美国人不负责任地借债买房、消费。
斯蒂格利茨还指出,在住房按揭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市场,金融产品是如此复杂,以至于普通投资者很难辨析投资工具背后的资产质量,这导致了金融衍生产品的质量急剧下滑。而金融全球化则给这些证券产品带来了一个充满“傻子”的市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