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有苦不难言
除了苦到尽头外,对“苦尽”一词还有第二种理解,这就是苦难的终结。眼下,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过去,中国经济也不会在短时间内脱离苦旅。所谓的第二种“苦尽”,实际上并不是针对“苦”的终结,而是对第一种“苦尽”的终结。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时间看不到“甜来”的情况下,这种“苦尽”只表明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日子。
事实上,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逐“季”回升,但依然无法改变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硬伤”,特别是企业的日子过得更“苦”。刚刚看到报道,2009年1月至11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7109.6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3.4%。这是今年以来央企实现利润首次出现同比增长。言下之意,在2009年的前10个月,这么多央企的利润加在一起都没有实现增长。事实上,2009年1-10月,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下降0.4%和6%。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央企尚且艰难度日,其他企业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从2009年前8个月的情况看,全国亏损企业数同比增加22.4%。其中,黑色金属采矿业、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和石油加工业的亏损企业数分别增长202.2%、76.7%、71.3%和61.8%,而这些日子过得最“苦”的行业恰恰是前些年较为“风光”的行业。在亏损企业阵容扩大的同时,2009年以来,盈利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萎缩。据统计,2009年前8个月企业的利润总额则比上年同期减少10.6%。相比之下,钢铁工业利润下降最为明显,2009年前8个月的利润总额同比减少71.7%;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开采业、有色金属矿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业也是减利“大户”,2009年前8个月的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减少68.5%、62.6%、44.1%和56.8%。不难看出,在金融危机压力面前,中国经济虽然做到了“保增长”,但这种“保增长”更多体现在量的方面,而非质的方面。
外部环境不好,企业挣不到钱,整个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都会受到影响。很简单,蛋糕做小了,分蛋糕也就更困难了。除了利润减少之外,职工从企业获取工资的机会也会受到限制。例如,由于国外订单规模萎缩,前段时间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出口企业大量倒闭,许多企业也不得不大量裁员,返乡农民工人数也一词而大幅度增加。据统计,2009年前8个月各行业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同比下降0.6%,这种就业人数的负增长为多年来罕见。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行业产业人员的平均人数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如家具制造业下降6.4%,皮革加工业下降5.5%,信息设备制造业下降8.1%,工艺品制造业下降5.9%。应当指出的是,上述过“苦日子”的行业要么是出口型产业,要么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要么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产业。总之,这些行业都是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产业。
年初,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中央果断提出了要通过扩内需来保增长。可是,迄今为止,这种内需的扩大主要是靠投资带动,特别是靠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所发挥的作用,而靠消费所起到的作用相对有限。的确,通过家电下乡、汽车下乡、降低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发放消费券等手段,国内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活跃,但这些带有优惠性质的政策终究要退出的,靠消费来拉动内需终究还需要有一个常态化的办法。就促消费而言,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消费环境、消费对象都十分重要,但现阶段的“短板”在于消费能力的欠缺,特别是占国内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消费能力严重不足。为此,必须想方设法让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在消费过程中“不差钱”。
屋漏偏逢连阴雨。本来,消费就是中国经济的弱项,中国的消费率在全世界排名比较靠后。现在,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压力,就业形势十分不好,特别是农民工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百姓还是囊中羞涩,靠促消费来拉动内需就要难上加难。
切不可以沾沾自喜
固然,从近期来看,中国经济也有不少亮点,但切不可因此而沾沾自喜,应当看到其中的隐患。
首先,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2009年国内汽车产量有可能达到1300万辆的全球最高产量。不过,中国汽车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的这个状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裸分状元",而是享受政策支持后的"加分状元",比较缺少含金量。随着后危机时代的逐渐邻近,产业发展的去政策化将是一个长期大趋势,中国汽车业追求竞争实力上的提升至关重要。
其次,11月份的进出口统计数据虽然“转正”了,但要看到,这是进口额的“转正”,出口额依然负增长。大把花钱嘛,谁都会做。靠出口挣钱不容易,靠进口花钱还困难吗?现在看来,要实现出口额的回升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其他国家的经济本来就不好,中国再靠出口去挣这些国家的钱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况且,近期贸易保护主义日趋抬头,中国的出口贸易也并不是很容易“适度增长”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要看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如何,更多还要看挣钱的出口贸易,而不是花钱的进口贸易。
再次,虽然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扩内需功不可没,但从资金投向上看,不仅“溜进”地产方面的资金过多,造成了房地产价格虚高,而且也有许多资金“溜进”证券市场,在实体经济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的情况下“人造”出股市的虚假繁荣。
不难看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一路苦旅之下,中国经济最苦的日子已经留给了2009年的上半年,但“苦尽”之后并未出现“甘来”。正如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那样,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前不久爆发的迪拜债务危机再一次给我们敲响警钟。正所谓时过境未迁,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仅可以跨越季度,而且还可以跨越年度。
总的来看,整个世界经济虽然度过最“苦”的一段时期,但也没有呈现出苦尽甜来的景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在2009年萎缩1.1%后,世界经济将逐步走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3.1%,但也仅为恢复性增长。
无论世界经济形势是否能够很快出现好转,要使中国经济尽早苦尽甜来,就不能坐等世界经济形势好转,要在强化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上多下功夫。为此,不仅要靠一系列政策手段激活内需,更要多做“细活”,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多下功夫,如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发展新兴产业与推进节能减排,注重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出口稳定增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果真如此,中国经济“苦尽甜来”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对此,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做出周密部署,在此无须赘述。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