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之一 防范风险
章光佳说,他从2001年起担任避险基金的经理,但在2007年8月时感到市场不对,于是在2008年初离开经理职位,到该公司从事基金风险管理工作。现在,他对基金的风险认识得更加清楚。
2001年,他到瑞士银行在芝加哥的“奥康诺避险基金”(O’Connor)担任数量交易高级分析师,用量化模型买卖股票。2005年8月,他转到“然赛避险基金公司”(Ransey)担任基金经理。但在2007年8月8日至10日三天中,数量交易大幅振荡,让业内人士感到心惊。
他说,有人在2007年就发现美国房贷市场存在问题,其中最著名的是纽约避险基金公司的鲍森(John Paulson)。“我们把资金投资到鲍森的基金上,最后的获利是400%。”他发现,鲍森的眼光最精准。在当时,房贷利率低,房价天天涨,住房不如买房。但是,鲍森看到了危机。他感到,房价不可能这样无休止的涨下去,“但当时美国人没有这个概念”。他说,如果和其它基金经理谈这个问题,“别人会笑话你”。经过这次金融风暴,人们开始关心风险了。
洛杉矶基金公司“美国世纪”(American Century)基金经理张自力表示,自从联邦政府介入市场后,对基金现有的选股标准产生冲击。以前选股要按照市场规则操作,现在要考虑政府的政策,如政府政策刺激何种行业。“以前选股主要看基本面,现在要把信用、外汇和政策连在一起。”
美国世纪受的影响较小是公司管理层提前采取措施。在雷曼公司破产前后,公司预料要发生问题,因此提前解雇一批人。他说,他本人受到的“影响不大,只是干的活比过去多了”。金融危机对投资者的影响很大,很多投资者“把钱投向固定收益的证券,都去买债券去了”。
影响程度 各地不同
章光佳说,美国第二大金融中心芝加哥集中几家美国主要的期货和期权交易所,大大小小的期货公司无数,同时又有“基金的基金”。当地从事与金融有关的华人超过千人,失业要比纽约轻的多。没有工作的不多,回国的也很少。
波士顿是美国共同基金的重镇,有美国最大的几家共同基金公司。曾琪说,她的一些朋友就在金融危机中失去工作。大部分人生活没有受到影响,但是也有一些人情绪很低落和焦虑。她说,有的失业人士相当聪明,曾是成功人士,但他们失业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公司没有渡过危机。也有人改变职业规划,回到学校重新学习教师和工程专业。有些人想进入金融行业,但是没有经验,面临进入障碍。
王进说,华盛顿特区与纽约市不同。当地的资产管理公司与政治比较接近。当地有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货币基金(IMF)、房利美(Fannie Mae )和房地美(Freddie Mac)等。前两个国际金融机构在金融风暴中没有影响,但“两房”受到的影响最大,许多华人离开了。
张自力说,与纽约相比,加州受到的打击没有纽约那么大。同时,金融危机对不同的行业影响也不一样。把金融产品打包销售的工作都走了,故一些华人失业。他说,洛杉矶有共同基金和避险基金,旧金山有一个英国的巴克莱银行(Barclay bank),因为投资失败卖给美国的黑石公司(Blackrock),公司裁员很多。
在加州商业银行中,从事风险管理的华人很多。华盛顿互惠(Washington Mutual)在次级贷款上损失很大,最后卖给摩根大通银行(Morgan Chase)。现在,许多华人留下在做收尾工作。当地从事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和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的华人很多,早就前往中国发展。因此,金融危机对他们影响不大。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