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注重增强调控的针对性与灵活性,制定合理的流动性管理和调节措施,以推动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全球流动性快速增长,我国面临的流动性输入风险逐步增大
当前管理通胀预期的关键在于灵活、有效地调控流动性。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注重增强调控的针对性与灵活性,制定合理的流动性管理和调节措施,以推动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传统意义上的流动性过剩可以界定为经济系统中的货币量超过维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需要量,一般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GDP的比值来衡量,发达国家这一比值在50%—60%,发展中国家在90%—100%。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全球流动性快速增长,导致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的迅速上升,产生潜在的通货膨胀预期,催生资产价格泡沫。危机爆发后,各国央行向金融体系注入巨额资金,全球流动性过剩加剧,将进一步引发资产价格泡沫与通胀预期。截至2009年6月底,美联储、日本银行、英格兰银行以及欧洲央行共向市场注入流动性1.8万亿美元,此时,美国、欧元区以及日本的基础货币与GDP的比值是2007年一季度的16.3倍。
而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受此次危机冲击较大的首先是出口部门,进而波及实体经济,而金融机构整体稳健,金融市场运行正常。然而在全球流动性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面临的流动性输入风险逐步增大,其表现是,输入的流动性将使我国外汇占款渠道重新成为央行发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央行数据显示,9 月份流入内地的资金明显增加,9 月新增外汇占款高达4068 亿元,增加额创年内新高,这无疑进一步加剧国内流动性充裕的局面。
当前调控流动性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密切关注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循序渐进调节流动性
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当前流动性调节主要考虑金融市场功能恢复状况。我国的流动性调节策略重在看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实体经济状况确定回收或投放流动性的力度,特别要高度重视经济先导指标的变化,适时调节货币信贷投放。鉴于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调整仍面临很大困难与挑战,居民消费能力提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调节流动性应当循序渐进,不要踩急刹车,必须实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政策措施。
二、既要关注传统物价指数,也要重视资产价格
传统物价指数与资产价格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常常出现背离。管理通胀预期,控制通胀水平,应当包括这两个方面。实践也表明,资产价格波动对银行体系和实体经济影响巨大,央行的货币政策必须积极考虑应对。当前的问题是,要不要在泡沫形成之前或过程之中,采取前瞻性的措施,事先对资产价格做出反应?
由于资产价格形成及泡沫破裂,与传统物价指数有很大区别,原因更为复杂,管理难度更大,仅依靠货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把它作为一个关系经济全局的重要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创新全面反映经济金融状况的指标体系,协调各项政策,运用多种杠杆予以调节,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