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刚才你所讲到的金融、零售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同时大家对汽车、保险这两个行业也比较关注。我们看到,有人预测今年中国汽车的总产值将占到 GDP 的 10%,虽然发展很快,但中国汽车在价格上下降得很厉害。您对这个行业有什么看法?
答: 这个问题,就让我们回到了中国到底有多少是市场经济、有多少是计划经济。汽车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当初,政府说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就靠三大集团─一汽、东风和上汽,其他地方都不要发展汽车。政府推出该战略时,中国大概有两 250 家汽车企业。政府的目标是把它们归到以三家为主,所以中国几个大的合资企业都与这三家公司有关。但是,实际上过去这几年中国汽车业并没有统一到这三家公司。比如广州汽车集团,广州市一直在说要把汽车行业作为支柱行业,但早年合资企业做得一塌糊涂,中央也叫广州不要去做汽车,但现在你看,广州还是在做,而且与本田、丰田、日产的合资企业都做得非常红火。这说明中国现在市场经济力量的作用很大,目前中国的汽车厂的局面是遍地开花。从另一个方面看,汽车行业发展起来了,价格肯定滑坡。价格下来了,这个市场就开始整合。与此同时,石油紧缺,价格大幅上涨,因此在整合的过程中,会发现那些生产相对节能型车的企业生存机会比生产大排气量汽车的企业大得多。最后,我个人认为,国内品牌短期内很难在国际上找到立足之地。中国会出口汽车,但是有限的,出口主要还是以外国品牌为主,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汽车企业还没有一家能够在国外建立有效的销售体系和平台。
问: 从长远来看,中国能不能形成一个民族的汽车品牌?
答: 这是一个很好的愿望,但中国的汽车业起步比较晚,在研发上的投入也比较小,赶上欧、美、日的汽车制造商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有一个可能就是我们讲的“跨越式”: 如果中国在能源节约型的汽车,或者是在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汽车上取得突破,如氢能源汽车,中国就有可能赶上。就像很多行业一样,中国没有相当大的传统业务,如果在新型能源汽车上有所突破,并不会失去原有的一块市场,而是可能去抢占别人的市场份额。
问: 但新能源汽车的研究需要很高的投入。
答: 对。但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投很多资源让落后的技术追赶上去,还不如将同样多的钱或更多一点钱花在新技术上,这样就完全可能是在不同的平台上竞争。但是,你很难要求政府或者企业现在就做这个决定。
问: 您对中国的保险业有什么看法呢?
答: 中国的保险业历史很长,但从 1949 年以后,中国的保险业停留在非常非常基本的层面,造成了现在中国保险产品的数量、复杂程度和成熟程度都比国外差很多。而保险恰恰是要基于很多历史数据,包括人口和地理数据,因为只有具备非常大的历史数据和历史经验才能做精算。中国给了外国保险公司一个很好的机会,它们可以利用其在这方面的优势,提供新颖的产品。就保险行业而言,中国的保险公司确实与外资公司有很大的距离。而且保险业与银行不同,不是谁布的点多谁就有优势,其销售渠道门槛还比较低。将来外资的保险产品客户化程度可以很高,而且外资保险公司可以用信息技术武装其销售人员。
问: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现在正处于关键时期,您对国企改革有何见解和建议?
答: 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不能说已经完全摸索出门道来了,但已经摸索出了一个模式。我们可以将这个摸索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在资本运作和资本结构上; 第二步是在管理上的改进; 第三步就是完全以市场经济的原则去运作。从石油、银行、电信、运输一些关键性的行业,中国都已经走过了第一步。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跟五年前有很大的不同。五年前,大家还很担心改革会不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宁,会不会大乱,现在这么多大型企业走过了第一步,知道正在走的第二步、第三步也不会出大乱。
那么,现在国企在管理上还有什么可做呢?其实,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 首先要做的是风险的管理。原来,中国这些大型国有企业基本上都被国家卡得死死的,现在放开了,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比较缺乏。今天,国企的风险管理是一个比较严峻的课题,特别是金融企业。其次,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从市场竞争的氛围、资源的配备(如它设备、技术、工艺等)看可能不比国外差多少,但我们发现,这些企业中中层管理人员非常缺乏,或者说是大量缺乏。实际上,高层领导有很好的想法、理念和战略,但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因此,这些大型国有企业要建立一个机制,留住人才,或者培养人才。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