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渠道,新学习
胡远强目前最大的烦恼是,企业缺乏支撑网络营销的内部流程。
“我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看来,虽然网络营销是老板的想法,但企业能否将它纳入较高的战略规划中,这还是一个问题。要建立与网络销售对应的财务体系、营销体系、仓储,乃至个性化的生产,都非易事。“我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各部门协调。”
梦想变为现实绝不是飞快的一跃,大多数“突围”的企业都面临一些共性的问题。CBCT品牌咨询机构董事长李志起说,中小企业是尝试新渠道的先锋军,但大多缺乏系统、深入地规划。例如网络营销,最大的难题是网店品牌推广。“建网店的成本并不高,可网上的宣传成本却不低。如果缺乏成体系的宣传策略和大量资金投入,还是会淹没在网络的汪洋里。”在他看来,白家两年内投资200万并不多。
如果说网络营销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悬念,那么,电视购物和连锁专卖店的矛盾和隐患则更加凸显。“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企业做电视购物,就是在品牌和销售上选择了后者。”逸马咨询公司董事长马瑞光说。
电视购物的坏名声,在消费越成熟的地方越响亮,可在三四线城市和广大乡镇,却仍有着不可小觑的吸引力。“对于某些消费者,有时候高雅了不行,越俗越吃香。”马瑞光笑着说。因此,不少企业将一些入门级或低端产品通过电视购物销售,提升现金流。而与之相悖的是,这也很容易影响品牌在一二线城市的形象。
而对于日益风行的连锁专卖店,运作难度以及与传统渠道的矛盾更是最大的隐忧。研究渠道变革多年的杜建君总结,做连锁专卖店,通常只有行业第一名的企业才能成功。而且,这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更重要的是,“千万别用做产品的思路做专卖店”。
有一些例子让人警醒。比如双汇,虽然从2001年便开始做连锁专卖店,但一直成绩不佳,许多加盟商经常刚开业数月便关张。在不少专家眼里,双汇已沦为失败的案例之一。
“双汇虽然算是行业第一,但它最大的问题就是在用做产品的思维做专卖店。”马瑞光非常同意这样的观点。在他看来,做产品的精髓是打一个概念,然后炒作。而连锁专卖店的核心是盈利标准化并加以复制。双汇专卖店里通常以双汇牌肉食为主,可大多数人的购买习惯是去品类齐全的超市或者传统的菜场,盈利模式的不清晰导致双汇专卖店的伤痛。
而格力的成功,也印证了品牌影响力和盈利模式缺一不可的专卖店生存法则。杜建君说,从2008年开始,“美的”也加入了专卖店大军。
这两天,一家食品公司的淘宝网旗舰店即将开张了,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淘宝网中找到一席之地,该公司老板说自己要学的还很多。有趣的是,有些人比他更心急,原来是之前的代理商、经销商。自从许多企业尝试新渠道,他们的队伍正不断缩小。一位代理商给手下员工每人配了一辆电动车,“以前一二线城市的钱好挣,如今要往三、四线城市甚至镇上卖货了,配电动车方便。”他苦笑着说。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