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忆20世纪后半段的科技史,人们不可避免会谈及那些成就斐然的研发中心,比如曾经获得六次诺贝尔奖的AT&T的贝尔实验室,以及开发出鼠标、以太网和图形操作界面的施乐公司的PARC。但在过去20年里,主流科技公司对于研发的重视明显降低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将科技专利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创新产品并不容易。1990年代初,微软的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曾以10亿美元打造Interval研究中心,在邀请了混沌物理的开创者和笔记本电脑的发明人之一进行随心所欲的研究工作之后,这家长期无法转化科技产品的研究机构在2000年时无奈关闭。而微软前CTO内森·梅尔沃德在2000年前后创建了高智发明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在迅速注册了近千项专利后,也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Windows或Google。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公司不以基础科学的创新著称,却依然能够创造出受到市场好评的产品,比如苹果和谷歌。
这一组正、反事例,让越来越多的公司降低了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更多倾向于与大学合作,或直接收购那些由风险投资支持的创新型公司。简而言之,企业正将精力“从R(研究)转向D(开发)”。
相比而言,微软在研究领域的执着是惊人的。
1991年,当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里克·雷斯特(Rick Rashid)受邀组建微软研究院时,这家公司还不是后来为全世界熟知的“雷德蒙猛兽”。在一名好友表示他甚至不相信5年后微软这家公司仍然存在后,雷斯特干脆与他打了一个25美分的赌(还需要公布结果吗?)。而在今天,微软研究院在全球有850名研究人员,其中在中国为350名。
让微软如此坚持的原因,是它一直将自己定位为一名长跑选手:从Windows 1.0到取得轰动性成功的Windows 95用了11年;从Word的诞生到它超越自己的对手们用了9年;从Xbox上市到它超越索尼则用了7年时间;而微软眼下最成功的产品之一服务器软件SharePoint(2008年会为微软贡献10亿美元的收入)则花了10年时间。时至今日,微软仍有着一些长期项目,比如2000年开始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和投资已经达到15年的互动电视。
当一家公司以微软这样的规模在一个行业里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它就需要对各种扑面而来的技术、商业挑战有所储备。“历史上有很多次,因为新的趋势诞生并流行,外界试图宣判微软的死刑,但微软总能够对这些新科技做出反应,并能在长期取胜。是基础研究实力让我们获得了减震、参与竞争、应对各个市场各种事件的能力。”比尔·盖茨的长期左右手、微软首席研究及战略官克瑞格·蒙迪(Craig Mundie)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