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记者从环保部门了解到,今年年初,我市还明确提出二氧化硫污染排放量同比2008年下降6%的减排目标。通过多方努力,目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安电厂等多家企业减排工程治理已经完工。
“不上脱硫设备就要被淘汰。”我市一家钢铁企业负责人坦言。实际上,近年来,随着各级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各相关工业企业的重视程度也空前加大,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脱硫、除尘、尾气回收利用、余热发电、清洁生产、废物利用等节能减排措施愈发普遍。
当然,与此同时,我市也在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利用步伐。发生在大家身边的就有厨房内的煤气大都换成了清洁高效的天然气。
构建低碳城市 未来之路还很长
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但今天我们的城市仍处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当中,我们的能源结构仍是以煤为主,这都决定了我们在煤炭消费领域的“低碳”实践不可能一步登天。未来,我们的构建“低碳城市”的路仍然很长。
治标更要治本。减碳,我们这个城市面临的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就是发展模式的转变。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基调: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明年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这也为我市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省会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从根本上破解石家庄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就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符合省会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意见提出,将举全市之力抓好生物(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循环化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四个主导产业,重点抓好纺织和电子信息两个优势产业。到2020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更为合理,基本形成符合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发展定位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
明年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们的重任就是如何采取切实的行动实现这一“蓝图”。 12月6日,市政府召开第三十四次常务会议,就政府如何主导和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等项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同时,研究出台我市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若干政策和意见等,决定从2010年到2012年,市财政将安排30亿元的现代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日前,记者在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采访时,惊讶于丝毫感觉不到过去化工企业的气息,几乎看不到烟尘,闻不到任何“异味”。
“我们化工基地突出前瞻性、科学性、高标准,所上的项目都是绿色的,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是绝对不让进入园区的。”该基地管委会主任王双群十分肯定地说。据他介绍,这里所生产的产品是己内酰胺、环己酮这样的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同时利用基地内循环优势,降低成本,把我市的化工行业做大做强。
在11月27日召开的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调度电视电话会上,我市更是明确提出,明年将瞄准打造全国第一低碳城市的目标,加快滨河新区建设,把其打造成财智要素集聚、功能多元复合、生态人文和谐、水绿交融共生的创新动力之城、宜居活力之城和滨水魅力之城。2010年,重点对3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进行重点开发,收储新区土地,完善路网等基础设施,启动功能项目建设,为大规模开发改造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低碳族”已经在省会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崇尚健康简约的“低碳生活”,即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他们在网上计算个人排碳量,注意节电、节油、节气等。
“我觉得对于我们普通公众来说,这突出的就是一种态度。像上下楼尽量不乘坐电梯,将洗手洗脸的水收集起来拖地冲厕所,在家中使用节能灯,带自家的环保布袋去超市购物、少开汽车等等,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毕竟好环境还得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共同创造。”省会一位“低碳族”任女士十分朴实地说。
总之,低碳,将更深入地引领我们未来的生产生活。“坐着说,不如站着行”,为了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企业减排 市场“补助” 我市企业缺乏碳交易意识
时下,有关节能减排的话题急速升温。其中,一个颇为陌生的名词跃入了人们的视线:“碳交易”。什么是碳交易?它能为我们带来什么?企业应如何参与碳交易?近日,记者采访了市环保部门有关人士。
碳交易是一种减排手段
“碳交易是发达国家为实现减排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我市一名环保专家解释说。他说,“碳交易”的出处可以追溯到1997年国际社会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其中,规定了一个温室气体的减排合作机制,即清洁发展机制。
在这种机制中,发达国家可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或先进技术,使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以二氧化碳为换算品种),其中得到的减排量,可以冲抵发达国家的减排任务。投资机构在发展中国家,通过开发或收购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获得的碳减排量,可在国际市场进行交易,即为“碳交易”。
专家指出,碳交易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一方面,最初只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一种手段,但在过去的几年中,它的迅速发展已使人们对它的潜力重新认识。随着经济的增长,更是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形成了一个规模日趋扩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据测算,到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400亿欧元(约合19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