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经济复苏看来不会那么快,因为经济还没有转型。当前这段时间应该加大经济转型的力度。这几年我几次带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调研组到广东调研,我们感觉到自主创新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只有自主创新下的复苏才是真正的复苏,只有经济转型了,才是真正的复苏。
在增加投资、增加信贷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两种金融风险:一种风险是外生的金融风险,另一种风险是内生的金融风险。前一阶段表现出来的主要是外生的金融风险。外生的金融风险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的产品出口受挫,外国企业欠我们的贷款没有还,银行不能如期从出口企业收回贷款。这种金融风险是外生的。现在投资加大以后,我们就要注意到内生的金融风险正在生成。大量的贷款下去以后,企业怎么办呢?它们能还吗?假如又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能还吗?假如大量的投资以后,不是短期内就会有效的,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的工程,期限较长,所以内生的金融风险就加大了。内生金融风险加大的结果,很可能使得我们下一阶段中,内生和外生金融风险并存。所以在复苏期间要注意的是:第一,要健全破产制度,这在当前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要减少法律的执行成本,现在欠债不还,对法院来说执行的成本是非常大的;第三,制裁要到位,对于赖账的、欠债不还的,制裁要到位。这样就有助于减少内在的金融风险,但是更重要的是投资仍然需要谨慎,银行贷款审核制度不能放松。
金融危机期间我们经济仍保持了6%—7%的增长率,远高于西欧国家,为什么就业问题仍然很严峻呢
去年年底,金融危机发生不久,我到西欧去讲学。我们在西欧时,同经济学家开了座谈会。那个时候金融风暴刚刚出现,他们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们说,在西欧国家,年增长率只要到2%—3%,就业不会出现大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每年退休下来的人留下的空位和新到达就业年龄的人数基本上是相符的,所以就把这个空缺填补了,如果说就业有问题,主要是外来移民的问题,那些从非洲过来的移民难以找到工作。他们问道:中国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不是还能保持 6%—7%的增长率吗?你们非得增长到10%才能缓解就业吗?他们不能理解这个问题。我说,中国的就业问题和西欧不一样。你们工业化200年了,你们农村的劳动力基本上释放出来了,农村的人口只有5%了,而且都是小农经济,自己家有房子,有田,他们不到城里来打工。加之,在西欧,城乡的社会保险是一样的,在农村一样有社会保险,干什么要进城啊?而中国不一样。城乡二元结构存在,农民的收入比城里少,他们想出来,这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不是收入的问题,而是城乡的社会福利待遇和其他待遇是不一样的,他们是农村户口,所以不管经济情况怎么样,总想进城。这就说明中国的就业问题是长期的问题。
目前,就业问题能不能解决,主要看投资投到什么地方。如果大量投资投到基础设施上,修铁路,修公路,修飞机场,可能会吸收一部分的劳动力,但是不能解决中国的就业难,特别是下岗职工不会去。根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调查,现在在下岗农民工当中,最困难的是30岁到40岁的,他出来已经七八年、十来年了,年龄已经到三四十岁。让他去修公路、修铁路,他是不会去的,体力也不适合。何况修公路、修铁路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增加劳动力不会很多。这种投资对长远经济发展有用,对于扩大钢材、水泥、筑路机械的需求也有用,但是解决不了多少就业。当前就业问题压力仍然存在,所以要引起注意,必须采取特殊的政策。
比如说,下岗的农民工怎么就业?下岗的农民工最需要的是小额贷款。你能够给他三万块钱、五万块钱,贷款就业就解决了,第一条路子可能在小镇上、小村子里,开个小饭馆、小商店、小作坊。他在沿海做服装、搞纺织,可以回乡镇开裁缝店;在沿海做鞋的,可以回去开一个修鞋店。小额贷款的第二种用途就是:他如果回家了,可以自己养猪、养鸡,他们有积极性,全家都可以就业。
还有第三个路子,根据我们在福建、江西的调查,现在正在进行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什么叫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呢?就是包山到户。过去是包田到户,把农田承包,山没有承包。为什么当时不承包山呢?因为改革开放初期,林区农民对党的政策不信任,山一承包,老砍树,于是山林承包就停止了。现在是迟到的改革,承包林地七十年不变。林地的劳动力是不足的,农民种树去了。林下养鸡,林下种中药材,林下种蘑菇,都需要劳动力。农民工的问题就缓解了。要放城里的小摊贩一条路,因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嘛,小摊贩多了,会造成两个问题,一是街道卫生问题,一是交通堵塞问题。有关部门可以增加人,多招一些环卫工人,哪里脏了就扫哪里,多招一些交通协管员,勤于疏导。
另外要保证大学生的就业。他们就业不了,才会去创业。大学生刚出校门没有经验,先尽量安排就业。自己不愿意就业,可以帮助他创业。还要尽量帮助他们实习。就业问题的缓解很可能依赖于内需的扩大。更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加快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解除后顾之忧。可以设立大学生助学贷款基金。大学生只要有困难,申请贷款就可以贷给他。政府有担保基金做担保,最后还的可能有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几。他们能还就还,他们有各种困难,不能还了,你就准备百分之二十左右从担保基金中代还,这样,银行就放心了。
还有看病问题,看病是两个问题,不要混为一谈,一是看病难、一是看病贵。多设立医院,是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如果看病贵的问题不解决,患者还是负担不了。所以说这个问题要逐步地、合理的去解决。总之,后顾之忧如果不能解决的话,内需不会那么快就扩大。(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