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民银行、银监会日前在京联合召开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分析了近期金融运行情况和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会议提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继续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科学全面地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显然,在当前“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的政策要求下,如何引导信贷资金切实进入实体经济,使其发挥政策预期效果,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已成为金融主管部门考虑的重点,实际上这也是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引导信贷资金切实进入实体经济”系列述评,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报道。
在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庞大经济刺激计划中,货币政策无疑担当着重要角色。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引导下,加大信贷投放,目前已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形势比预料的好。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5.17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3.37万亿元,且已超过今年全年新增贷款目标下限。贷款的高速增长,体现了金融在支持经济增长方面的支持力度,同时,快速增长的贷款也派生出一些担忧。
审计署在其日前发布的关于经济刺激计划的审计报告中称,发现一些基层银行由于审核把关不严,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部分贴现资金被存入银行谋取利差,未注入实体经济中,导致银行存贷规模被夸大。
确实,倘若大量的信贷资金不能有效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不但无法达到中央政府提出的保增长的目的,甚至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金融系统风险。因此,加强贷款管理,保障信贷资金流向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中去,在当下越发显得迫在眉睫。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下,信贷资金增长速度较快,说明企业融资成本比较低,比较容易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但是由于实体经济对未来经济预期没有出现根本性扭转,以及对未来信贷政策的不确定性预期,有些企业很可能会把从银行贷款来的钱存起来,表现在账面上就是贷款的派生性存款增长。一旦经济出现明确的复苏迹象,企业一定会将资金投入到生产领域。也就是说,经济走势一旦明朗化,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活动才会趋强。
有数据显示,在今年一季度新增的1.48万亿元票据融资中,未流入实体经济的占比大约在20%。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记者说:“这一数字并不是很大,说明绝大部分贷款还是到了企业手中。”但他也表示,形成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目前票据贴现利率与定期存款利率倒挂,部分企业并未把票据贴现所获资金投入生产经营,而是通过一些违法违规行为,造成票据业务表面上大规模增长,实际上部分资金仅在账户上空转,一旦票据链条断裂,将会产生巨大信用风险和流动风险。
事实上,央行和银监会早已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据记者了解,银监会已对票据贴现等业务加强了筛查,严查违规现象,任何没有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都在被禁止之列。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央行则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整票据贴现率,防止票据利率倒挂,减少套利行为发生。同时,两部委还联合召开会议,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继续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在连平看来,如何判定信贷资金是否进入实体经济,在现实中是一件比较困难和复杂的事情,至少不能简单地从银行存款增长来判断。"历史上也有年份银行存款减少,但是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股市或者房市。"他说,信贷快速增长,造成银行派生性存款增加是很自然的。企业贷款所得到的资金,不可能一下子全部都用完,许多企业都是按照投资进度来安排使用资金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贷款增长所带来的一部分派生性存款的增加是暂时性的。一旦经济形势明朗,企业的这笔存款立刻会放出去。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将资金在交易过程中支付给另外一家企业,而这家企业拿到资金后,也可能会存放到银行,表现为银行存款。
那么应该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保障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呢?
郭田勇说:"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在扩大投资基本政策的继续推动下,要进一步启动消费需求,这包括启动消费金融公司,在个人消费上增加政策力度等。"
连平认为,保障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中去,关键是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把好关,不能将本应流入实体经济中去的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或者房市。同时,作为金融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继续支持基本建设项目之外,主动研究经济变化中不同行业的变化,着眼于那些有可能率先复苏的行业,敢于把资金投入到这些领域中去,避免将资金投入到"两高一资"、产业过剩行业。通过实际行动,主动支持经济回暖,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在消费和民生方面,要根据政策的指导主动挖掘,找到那些风险可控的项目,比如说近日国务院决定用财政补贴的方式,促使家电、汽车以旧换新,银行可以循着这个思路,找到业务的增长点。
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张其佐指出,从货币供应量到信贷增量,再到实体经济的资金运用,有一个明显的时滞,目前的信贷高增是为经济不断好转奠定基础。
而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分析说,4月份家庭贷款占据了新增贷款总额的25%,而一季度这个比例仅为9.2%。4月份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的中长期贷款占据了新增贷款的63%,也显著高于一季度的37%。这显示了更多流动性正在进入消费领域、正在流向实体经济。
实际上,尽管同时遭遇金融风暴,但是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与欧美国家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别。作为危机的发源地,一些国家期望通过大规模的政府刺激计划,激活现已瘫痪的金融与实业领域,带动经济重返地平线。而我国则不同。由于中国的金融业生态比较健康,因此大大减缓了去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传染。相对而言,我国的实体经济虽然也因外需下降而受到冲击,但是,国内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输血"功能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的努力下,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仍然增长6.1%。整体表现好于预期。所以,我国经济的保增长,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的保增长。这意味着不仅仅是要通过努力促进经济的简单回升,而是要实现经济的螺旋式上升。因此,这就需要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引领下,增加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农业的投入,把钱用实,工作做实。让中国经济"借危转机",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