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强调中国不应承诺“总量减排”目标,称减排行动已经赢得国际赞赏
中国政府最终宣布,至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自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此前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2020年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强度”后,国内外对“大幅度”所代表的具体含义一直没有停止猜测,而40%-45%已达到此前各方揣测的峰值。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则将携这一数据与中国政府的诚意,出席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按照“巴厘岛路线图”,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将制定2012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安排。即使美中两个大国选择同一天公布其承诺减排目标,但由于各方利益诉求存巨大差异,哥本哈根谈判能否逃脱破裂厄运最终达成协议,却依然扑朔迷离。
对华影响
金融危机后能耗面临反弹
昨日,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潘家华向记者表达了他对于中国减排目标的担忧,他认为,中国承诺总量减排可能造成GDP负增长。
GDP增1%带动能耗0.8%
潘家华说,首先中国在总量减排上绝对不会做出让步,因为这对经济影响太大。根据测算,目前中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源消耗就要增长0.8到1个百分点。即使调整产业结构使用清洁能源之后,这一数据也不会低于0.5%。所以,如果在总量上控制的话,那么中国的GDP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这是不能承受的。他坦言这样的态度可能会使中国在哥本哈根峰会上面临压力,但他也强调,这几年中国非常明确地进行节能减排行动,依然赢得了很多赞赏。
对于中国政府刚刚公布的40%-45%这一减排强度,潘家华认为,除了总量减排,强度减排毫无疑问也会影响经济发展,但是当中具体的函数一时还难以计算。这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很严峻的考验,虽然中央已经提出了“调结构”的目标,但是经济结构有一个刚性与惯性,彻底调整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局部调整,也需要相当的时间。
降耗靠金融危机“帮忙”
长期研究环境经济的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迎,昨晚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她认为,40%—45%的降耗目标难度相当大,对于中国工业来说会有比较大的困难。
陈迎说,4万亿投资下去后,建设了一批基础项目、设施,现在很多在建的项目还没运行起来,都是未来的能耗大户。她认为,等到金融危机过去能耗肯定会起来,甚至不排除再出现1997年金融危机后的能耗一度上翘。“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国家也投资了一批基建,经过几年运行起来后,导致2000年到2005年的能耗特别高。”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此前也曾指出,今年上半年的工业节能降耗成绩不错是靠金融危机“帮忙”才取得的,而下半年随着工业形势好转起来,能耗立即就上去了。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