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前景
两大集团减排分歧难弥合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潘家华向记者表示,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与会各方应该会达成一个框架性协定,至于框架的具体内容则依赖于各方的博弈和互动,其中对于长远目标会有一个定性的描述。
发达国家减排目标约16%
在具体减排目标上,目前两大谈判集团,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减排目标的诉求上存在巨大差异。按照“巴厘岛路线图”,发达国家到2020年至少应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5%至40%,如果按今年6月在德国波恩拟定的更高标准,到2020年发达国家则应减排40%-45%,从目前看来这存有很大难度。
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减排幅度超过40%,但是发达国家目前做出的承诺大都在25%以下。他介绍说,在已经公布了中期减排目标的发达国家中,只有挪威、瑞士等国达到了25%-40%的范围,欧盟的30%算是比较高的,但也是条件承诺,澳大利亚提出的只有5%,日本的25%同样是条件承诺。综合目前已经提出确切数据的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大概为16%。
他向记者预测,最终的哥本哈根的协议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认可16%上下这一数据,第二是放弃本次达成共识,在今后的谈判中再加以明确。
每年“消灾”需千亿欧元
对于中国的使命,潘家华认为,中国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承诺的力度取决于发达国家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两个方面能否让步,只有发达国家明确表示为深度减排提供资金和技术,发展中国家开展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才会具体。之前欧盟已经明确,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影响每年需要约1000亿欧元资金,但是欧盟没有提出到底承担多少,美国也始终没有提出一个数字来供讨论。总之,哥本哈根最终能走到哪里,依赖于各方的互动,这目前依然是个谜。(记者 李静睿 鲍颖)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