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暴雪的突袭,给我市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工业等造成了严重影响。据有关数据显示,灾情涉及全市24个县(市)区。农作物受灾面积33多万亩。目前,各地正在扎实开展生产自救。
从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灾情看,主要是设施农业类、花卉等温室大棚,畜舍以及简易棚室等的倒塌、损毁。而这也从另一层面上暴露了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设计结构不合理、建筑材料不过关等问题。
俗话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农业基础设施结构合理与否、质量的达标与否直接影响着其抗灾强度的大小。在这场人们始料未及的暴雪中,我们看到,许多大棚并未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建设,比如墙体厚度不够,温棚跨度过大。很多农户没有预料到如此大的降雪,温棚在建设之初没有增温、补光应急设施,下雪后又因未及时清扫积雪发生了温棚倒塌现象。因此,在重建过程中,切不可盲目、简单地恢复重建,应从长远考虑,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舍得投入,做到设施结构合理,高标准、高水平。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农业基础设施的升级、提档,是一项长期的投入,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创造出更高的效益,而且能够防止发生次生事故。尤其是这些大棚、温室等设施农业,极其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的损失有时可能会比材料、设计成本的“节约”要高出十倍甚至百倍。所以,从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角度讲,一方面,政府应加大科学、技术、资金等投入力度,特别是出台一系列相关的保险险种;另一方面,农民自身应及时地检修、更新升级基础设施。
吃一堑,长一智。即便是在风调雨顺的日子,也不可忽视灾害的降临。农民在今后的生产中,更应强化应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并及时关注天气状况,做好防范措施。总之,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反思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面对自然灾害,未雨绸缪无疑是一个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的良策。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