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惹炸豆腐
自十五世纪起,中国人和马来人的通婚发展出中马合并的娘惹文化,而饮食习惯更因为结合了中式烹饪手法与丰富的马来香料,而广受欢迎。
在娘惹厨房,可以尝到这种具有混血风味的娘惹炸豆腐。由豆腐泥、蘑菇碎和鲜虾茸混合,下锅炸成金黄圆饼状,切分,外皮酥脆,内里的豆腐馅软嫩无比,再蘸一下附带的酸甜酱,成为夏季餐桌上讨人欢喜的经典小食。对于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的华人来说,娘惹炸豆腐就像他们自己,用南亚的香脆热情,裹着一颗细腻的华裔之心。
韩国豆腐汤
韩国人的家常菜肴中,豆腐汤和泡菜一样,都是不可少的食物,泡菜、海鲜、鳕鱼……各式各样热气腾腾的豆腐汤锅被端上席,在秋冬尤其抵御寒冷。虽然叫豆腐汤,但跟中国汤可不一样——以麻浦烧烤的海鲜豆腐汤为例,小小的石锅内,蛤蜊、虾、鱿鱼,红澄澄的辣汤咕嘟咕嘟冒泡。随着时间推移,铺得满满的切片豆腐将越来越浓的汤汁吸收入味,无比鲜美。
日本的芝麻豆腐是一味比较特别的豆腐菜式。将芝麻磨成糊,与豆浆融合均匀,再制作成豆腐,口感既带有芝麻香,又有豆腐非常软糯顺滑的口感,很有意思。这味食物在日本许多传统文化浓厚的地区或一些寺庙内可以找到,是比较著名的素食。
豆腐的做法千变万化,端上桌也各有各的精彩。然而许多打着豆腐名号的食品却只是翻版之作,外在口味均形同神似,但制作工艺和材料方面却有很大差异。
杏仁豆腐
有多少人认为杏仁豆腐是用豆腐做的呢,看它雪白的外观,甜丝丝带有凉意的口感,不仔细辨别还真看不出来。事实上,杏仁豆腐的豆腐在北方多用琼脂(也俗称冻粉)制成,南方地区则用玉米淀粉(俗称粟粉)。将杏仁打成汁,加入琼脂或玉米淀粉,与牛奶一起煮沸,晾凉冷藏。食用时划成小块,撒上桂花或水果丁即可。
和杏仁豆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奶酪豆腐。它和内蒙古、新疆地区的奶豆腐可不是一回事,是将豆浆、椰浆、奶酪一起研磨成浆,再凝结而成,甚至比一般豆腐更细腻软滑。搭配适量金黄的蟹黄酱及上好的黑鱼子,咸香宜人。混合出色的口感,浓淡所至,一气呵成。红邸不知道是不是奶酪豆腐的原创地,但当年开店之时这道菜的确风靡一时。
红邸,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后海西沿22号
前文中提到《芙蓉镇》的米豆腐也是一种看起来像豆腐却又不是豆腐的食物。它的制作过程和豆腐相似,但原料却是大米——将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入锅烧沸搅成稠糊状,加入少量的石灰水搅至热熟,装入盆内冷凉凝固后即成。吃起来特别简单,将米豆腐切成条或片,将切好的大头菜、盐菜、酥黄豆、酥花生、葱花撒上,再用小碗放入红油、麻油、花椒油、酱油、醋、姜汁、蒜水等调料兑成汁,浇淋即可。
麻豆腐
最后,不能拉下老北京传统小吃麻豆腐。
此物乃是生产豆浆的剩余物资,当豆子放在石磨上加水研碾,就分成了三种东西。最细的成了豆浆;最稀的成了汁儿,即是豆汁;中间一层稠糊凝滞的暗绿色粉浆,装布袋里加热一煮,滤去水分,就成了麻豆腐。因为是边角料,便宜,就成了市井百姓的日常饮食,买回去用羊肉、羊尾巴油等物一炒当饭菜吃,叫做炒麻豆腐,虽然有点涩,但嚼起来也有股浓郁的豆香,别具风味。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