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经济低迷,投资契机?
来源:《经理人》  更新时间:2009/5/7 15:29:20   
>> 相关新闻链接
·在金融危机中放大品牌营销效果 ·逆势先布局 危机下的生存之道
·危机下的暖阳:跨国公司强化社会责任 ·金融危机,企业集团该如何应对?
·危机下的企业大学发展策略 ·除了危害,金融风暴还带给我们什么?
·陆小华:经济危机下的时尚力量 ·胡祖六:危机后中国要在服务外包方面有新成长点
·制造业:残酷的“幸存者游戏” ·梅新育:危机淘汰竞争对手效应及其利用


    产业投资5大迷思

  看不清发展形势,千万别胡乱出手

  看准良机低位进仓,这是人所皆知的股市投资基本要则。对于企业的产业投资,这条要则是不是同样适用?

  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萧条,使得大批企业甚至全球知名公司陷入重重危机,经营步履蹒跚,资产大幅贬值,低位进仓良机似乎已清晰呈现。

  于是有人高呼“越危机越投资”,他们认为,当前的经济危机正是企业大胆出击,趁低扩张规模,抄底潜力资产或进军新产业领域的绝佳契机。

  但是,同样有人郑重警告,当前是产业投资的冬天,企业最好紧缩资金,做好危机侵身的准备,等待经济的回升,否则会套不住狼也丢了孩子。

  实情究竟怎样?企业该如何分析当下的产业投资形势?如何甄别真实的机会隐藏在哪些产业领域?如何管控好投资的风险?

  冬天还是春天?

  经济低迷期是企业投资的冬天还是春天?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芮明杰教授接受《经理人》采访时说:“从宏观经济形势来讲,目前肯定谈不上企业投资的春天,因为美国经济还在继续恶化,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全球这三大经济板块在继续下滑,中国经济虽然还在支撑,但也不可能完全屏蔽外界经济恶化对我们的影响。在这样一个时刻,对一般企业来讲,再要去筹措资金,去抓住所谓的投资机会,是比较困难的。更多的还是应该考虑怎样进行战略性调整,渡过这一轮经济萧条。”

  但在中国宝贝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卞洪登看来,当前无疑是产业投资春暖花开的时刻。“经济危机大家都认为是灾难来了,但灾难来的时候也隐藏着很多商机,现在资产低价甩卖是普遍现象,对于抄底并购,这确实是很好的时机。”SRC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高级国际商务顾问斯蒂文·瑟瑞斯也认为企业投资正当其时,“现在投资,未来经济形势好转的话就会获得非常高的回报率。”

  钜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黄悦则认为:“不可一概而论,冬季对于每一个个体都是寒冷的,但是现在的投资形势并不是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寒冷的冬季。有的人可能狂喜,觉得他的春季来了。其实任何阶段投资都是有机会的,只不过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成本高一些,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成本低一些。而且这种成本的高低不能绝对地看。”

  事实上,现在大环境是投资的冬天还是春天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每个企业要对自己当前所处的状况以及发展战略有清醒的认识。经济萧条确实伤到一部分企业,那些受伤严重难以为继的企业冷得浑身哆嗦,妄谈投资自然是画饼充饥,该考虑的是如何生存下去;那些实力雄厚且早有战略准备的企业,活得依然很健康,当前就面临着收拾行业残局,收购重组的投资机会,说是春天不为过。

  还有一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企业,受到的冲击不算太大,处于一种想抓机会干些什么,但是又没有把握的状态。对他们而言现在既不是春天也不是冬天。正如黄悦所说:“自己都看不清发展形势,那最好什么都不要去干,千万别这山望着那山高,胡乱出手,因为你还没做好准备。守好你现有这一摊事,本身就蕴含着机会。”

  产业格局大重构?

  无论是趁机收购同行业的对手,还是开拓新行业机会,从产业层面来看,都是产业格局重新洗牌与结构重组的过程。那么当前的产业格局面临着怎样的变化?

  “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受到危机的冲击不太一样,美国主要是虚拟经济泡沫过大,监管失控,由此引发整个经济环境的大问题。而中国主要是实体经济受到冲击,我们的一些产业供给过剩。”芮明杰说。

  黄悦则认为,“每次经济危机实际上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这种配置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企业去行使产业投资、收购重组的工作。”

  在这样的产业变化形势下,企业投资的战略方向该进行怎样的调整?芮明杰的观点是:“要解决供给过剩,仅用一些政策扩大内需,比如4万亿投资等,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根本性的方案在于产业结构调整,比如发展新型的制造业,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因此,企业的战略调整方向应该是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转移,在价值链中争取高附加值的部分。无论是否在当下进行产业投资,这都是企业应该把握的方向。”

  黄悦也认为,利用当前的时机进行投资,根本方向就是提升产业链地位,向上游进发。企业投资立意要高远,要利用自身优势去做一些整合全球资源的事,借助目前的经济状况,把别人的一些高附加值的东西拿过来,实现产业升级。

  哪些产业真有戏?

  对那些早有战略准备,也有能力在当下出手投资的企业,国内哪些产业领域蕴含着投资契机?

  “国内一些矿业企业资金出现问题,甩卖勘矿权、采矿权的很多,房地产企业有很多房地产项目要盘活,这两个行业明显是投资的好机会。另外,旅游业和奢侈品行业是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很大的行业,走弱非常明显,但从长期来看是朝阳产业,现金充裕的企业可以借机介入其中。”卞洪登说。

  黄悦以为,投资机会最为明显的是消费品行业,尤其是快消品,存在很大的空间去提升品牌等无形价值。“比如服装业受危机的冲击很大,但当前也是很好的投资机会。如果有企业现在去整合中国一些生产资源聚集地区的众多OEM企业,然后借全球经济的低谷去获得国际上知名的品牌,就可能实现很好的嫁接与提升。”此外,涉及基础设施的工业品领域同样也存在投资良机。

  合众世纪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陈立辉表示:“健康医疗、现代农业、清洁技术、新能源,以及一些品类的快消品,都会有很好的成长预期,值得当前准备投资的企业考虑。”

  企业要甄别产业投资领域,也不妨结合国家新近出台的一些产业政策方向。例如为了抵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前段时间陆续出台了十大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汽车、电子信息、物流、装备制造等十个产业,顺理成章进入有志投资的企业领导者的备选视野。

  同业投资正当时?

  希望趁机投资于同行业内潜力资产的企业,当前应不应该立即行动?

  黄悦从投资人的角度,指出了企业该首要考虑的因素—资金。她认为,企业投资一定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定要先考虑资金链的延续性,再考虑其他问题。不仅要考虑到收购对手的资金,还要考虑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如果收购之后要不断为它输血,那就很难受,团队也不会稳定,团队不稳定就会影响到市场,一系列的问题都会产生。另一大风险则来自企业文化,比如企业价值的认同,管理理念的融合。

  芮明杰则不看好在当前形势下进行同行业投资。他认为,现在同行业里可能有一些企业不行了,将这些企业并购过来后,整个行业的生产能力并没有缩小,如果这个行业的供给大于需求的话,怎么使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销掉呢?他认为,不顾供给过剩的产业现状,盲目扩张现有的雷同的生产能力,不仅毫无理由,而且会大大亏损。

  跨行投资该出手?

  希望趁机收购跨行业资产、进军新产业领域的企业,该不该出手?

  “我一般不建议跨行业投资发展,这样能够成功的实在不多,因为这涉及到非自己擅长资源的整合。”黄悦对跨行投资的观点非常明确,“你认为是机会,其实可能是陷阱。不论在任何经济形势下,企业都不太应该去做跨行业投资。上下游可以,有一定关联性能够整合资源的行业也可以,但是没有相关性的跨行业投资则绝对不应该。你是钢管企业,那你目前收购一个工程企业涉入西气东输项目,这还比较现实,但是如果你去投资生物制药、文化产业,则不太现实。”

  在她看来,即便是相关性的投资也必须有清晰的战略目标。而对于这些早有战略安排的企业,资金同样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此外,行业研究也非常重要。她认为,这种行业研究不仅仅是行业前景、发展状况的常规研究,更要关注行业内资金分布怎么样,人才分布怎么样,了解整个行业的资金结构与人才结构。而所有的这些,只有专业的投资机构会做得比较周全,因此,一般的企业最好慎言跨行业投资。

  芮明杰却更看好跨行业投资。当然,投资时机并不是当下,选择的对象也必须是新型产业领域。“企业应慎言到同行里去并购,不妨去看看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市场机会。同业投资是把对手的生产能力购到自己名下,行业生产过剩没有解决,但是你把资源投到新的市场机会当中,却可能产生全新的收益。当然,从投资的角度看最好是进入那些与原来产业有关联性的领域,比如向上下游或价值链条其他环节拓展,这样胜算更大。”

  “投资还是不投资?”就如同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毁灭”,是煎熬许多企业家内心的问题。虽然当前宏观形势营造出“低位进仓”的良机,但是对于每个具体企业而言,需要跳出环境诱惑,深入分析自身的经营状况、资源实力与战略准备,研究产业格局与内在结构,才能该出手时就出手。

  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与其扩张投资去自讨苦吃,不如趁此机会创新你的经营管理模式,形成一套自己的卓有成效的东西,扎实修炼好内功。

  海外抄底,机会几多?

  到海外买矿产资源等好操作些,买技术比较难

  ■文/唐振伟

  2009年初,重庆金山科技集团董事长王金山跟随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时建言,应该把海外抄底人才和技术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否应该将“海外抄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暂且搁置不论,在中铝、五矿、奇瑞等一批企业纷纷挥舞大旗,投身海外投资并购之时,我们不能不思考,对于中国企业来讲,现在是不是海外抄底的好时机?在哪些产业领域存在这样的抄底机会?

  先行者

  中国宝贝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卞洪登宣称,越是金融危机的重灾区,越是存在好的投资机会,现金充裕的企业越应该介入其中。

  卞洪登是这样说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今年春节之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菲律宾抄底并购一个大型铁矿山。该矿山都是品位很高的精矿,储藏量非常巨大。在这起价值3亿美元并购案的实施过程中,宝贝集团并没有全部以现金支付,而是以该集团在蒙古国的两个煤矿的矿权置换该铁矿90%的股权,另外用3000万美元的现金注入这个铁矿企业,支撑起日常运营。这样的安排,既可用矿权换矿权的形式来降低并购风险,又以很少的现金获得该铁矿的控制权,不给自己的现金流造成太大的压力。

  另一个抄底并购的对象是韩国一家生产POS机的企业,产品主要用于个人银行支付,把手机缴费、水电缴费、税务支付等很多功能集中到一起,引入到中国来可以减少银行分理处业务人员的巨大压力。

  卞洪登认为,金融危机留给中国企业海外抄底的绝佳机遇不会太多,特别是关系到国家战略的几个行业领域的海外抄底要赶快行动,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可能的投资机会

  如何从企业战略角度来考虑海外抄底行动?卞洪登的观点是,“中国企业在并购项目的选择上一定要非常谨慎,应该缺什么,补什么,一定要通过投资占领一些领域的战略制高点,获得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

  那么抄底的好机会究竟存在于哪些区域哪些产业领域呢?在SRC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高级国际商务顾问斯蒂文·瑟瑞斯眼中,最好的投资机会存在于所谓的“第三世界”,比如亚洲的越南、泰国、印度等国。“比如印度在软件外包等方面是很发达的,投资的成本比较小,发展空间会非常大。”

  《经理人》采访的几位企业家和投资、管理专家不约而同地认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最有可能、也最具战略投资价值的抄底机会存在于以下几大领域——

  其一,蒙古、俄罗斯等国家的石油、煤炭等资源以及其他矿产资源。这些对于中国工业的未来发展都是战略性资源。卞洪登说,“中国以前最头疼的就是石油价格疯涨到147美元,那时,中国工业企业都认为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金融危机既然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就应该趁现在石油价格降到这么低,加快石油储备的速度。要不了多久,石油价格还会涨起来。”

  第二,美国与欧洲的金融、汽车等危机重灾区相关行业的优质资产。譬如北美汽车业的经销商以及中小汽车生产企业,很多面临着破产倒闭,如果有投资者注入资金,帮他们熬过这段时间,未来会有很好的回报率。

  第三,非洲的农场。非洲的农场以前都是欧洲人在那里经营的,金融危机后他们都想卖掉一些利润率不高的农场,这对于中国企业是一个机遇。虽然农业不是暴利行业,但却是非常抗风险的行业。

  风险巨大

  众所周知,100个企业并购案中可能有80个都是失败的,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就更低了。实质上,海外抄底如果是买矿产资源等资产相对好操作一些,买技术就比较难了,真正的核心技术人家未必肯卖给你,卖的都是落后的甚至淘汰的技术。因此,在选择海外抄底并购对象时,关键看企业本身的素质好不好。

  另外,从财务投资的角度看,海外收购是长远的投资,而不是短线买入卖出,这需要做深入的分析研究,需要看对方管理层的水平、业务发展的方向,以及其产品、服务未来市场前景等,而不仅仅是贪图便宜买进来。

  对中国企业来说,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的教训值得我们铭记—当时,不少日本企业到全世界去抄底,结果大多亏损回家。为什么?因为他们看到便宜的就想买,没有考虑这个资产拿到手里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增值。实质上,再便宜的资产,如果企业未来没有收益能力,还是一文不值。

  因此,企业在考虑是不是应该抄底时,要事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你到底有多大能力?抄底之后能不能把并购的资产运作得比过去更好?你是否了解当地的法律,包括劳资法?你对行业发展趋势是否有深入研究?并购后企业如何重组?清楚了这些问题,相信你就会有清晰的答案了。

  附文:

  洛克菲勒如何成功抄底

  185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了石油,一时间,井架林立,原油产量飞速上升。洛克菲勒在实地调查且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却是:此时不宜投资石油行业,因为现在的盲目开采只会导致油价的下跌。

  在3年的等待之后,油价从最初的20美元狂跌到10美分,采油先锋们纷纷败下阵来,洛克菲勒和生意伙伴共同投资4000美元,成立了一家炼油厂。这就是后来的标准石油公司。随后,洛克菲勒又陆续收购了多家石油公司,事业如日中天。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