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在经历了几番震荡以后又上涨到2500区间,而经济学者们却随之提出,股市有再次泡沫化的风险。
股市在经历了几番震荡以后又上涨到2500区间,而经济学者们却随之提出,股市有再次泡沫化的风险。不过,并不是所有学者都认为“股市泡沫化”是需要防范的,他们认为,在当前经济不是很景气的背景下,正可以利用股市泡沫来刺激经济复苏。此论虽与凯恩斯当年的“适量的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正确性却值得怀疑。
股市泡沫如果真对经济复苏有“好处”,那么无外乎通过两条途径:第一,股票投机的丰厚回报会增加股民的购买力,从而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第二,繁荣的股市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机会(如IPO会增加),从而扩大企业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是,此二条都经不起仔细推敲。
首先,通过股市的“赚钱效应”来扩大消费需求在当前情形下是很难实现的。从泡沫化的股市中获取投机回报的基础是有大量资金不断地涌入股市,否则泡沫难以持续,“赚钱效应”也不会发生。而要让股民去购买消费品,那么股民就需要先从股市中撤出资金。当资金从股市流出时,股票价格也就应声而落了,“赚钱效应”荡然无存,此时,一切又都回到了起点。
至于泡沫化的股市可以增加企业的融资机会,确实如此!但如果这些企业没有投资的意愿或还没有发现投资的机会,那么融资的意义又在哪里?
所以,我们不能将经济复苏的希望寄托于股市泡沫的“救赎”上。而通过重新审视拉动GDP增长的方式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如果我们把出口(或外需)包括在需求里面,那么拉动GDP增长的方式就有两种:一为投资拉动,二为需求拉动。
从投资拉动上看,中国经济将率先于其他经济体复苏,这正是国内许多经济学者们的观点。从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8.8%,比去年同期和四季度分别提高4.2和6.4个百分点;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87.7%。这说明政府的4万亿投资已经显现出了效果。
实际上,中国在经济刺激方面相对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中国经济中有对国民经济起着支柱作用的国有企业。显然,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政府会巧妙地运用其对这些企业的控制力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投资水平。换句话说,投资水平的增长显示的只是政府的意愿,并非经济体自身运行的结果。
从需求拉动上看,中国经济的复苏有赖于欧美消费市场的回暖。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70%以上,中国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来自于外部市场的需求。而3月份的外贸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0.9%。虽然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5.9%,但相对于出口额20%以上的下降速度,说明内需代替外需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所以,如果从投资拉动的视角看,中国经济比较乐观;而从需求拉动的视角看,则要显得悲观一些。但是,由于投资拉动中有很多是政府的意愿在驱使,其真正的作用依旧很不明朗。只有私人投资开始攀升了,那么经济复苏也就真正开始了。问题是,如果在经济复苏之前先出现了股市泡沫,那么肯定发生的情况是,逐利的私人资本成为推动股市继续泡沫化的主力军之一,而这却会延缓经济复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