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科学、不合理的城市规划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规划"的出笼?又是谁作为"幕后推手"导致了规划浪费现象频频发生?诚然,我国城市化速度之快在世界上没有先例的特殊国情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但也不能否认那些造成规划浪费的主观原因。有关专家对此概括为:长官意志导致的"政绩规划"、利益驱动导致的"商人规划"、盲目崇洋导致的"过度规划"和缺乏法制意识导致的"随意规划"。
长官意志过强导致"政绩规划"
记者发现,时下,在一些城市,不具备相关专业素养的市长俨然变成了"首席规划师"。有关专家指出,权力凌驾于科学之上,地方决策者的长官意志过强,导致"城市发展观"出现偏差,形成所谓的"政绩规划",是当前规划浪费的关键原因。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段进教授认为,城市规划容易出政绩,政绩驱动型的规划又难免不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比建设中的浪费要大得多。一些地方决策者也想把城市经营好,但其发展观、政绩观出现偏差,对城市的性质、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等存在认识误区,贪大求洋,而对城市的品质、品位以及市民的舒适度缺乏应有考虑。
为了追求政绩,许多地方不顾实际盲目跟风严重。段进介绍说,规划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已先后经历了几次跟风。一开始是搞开发区,一哄而上;接着搞大广场、大草坪,互相攀比;后来又搞大学城,大中城市都上马;再后来就搞国际化大都市,纷纷喊出豪言壮语;后来又搞CBD,连中小城市都在跟风,有的小县城规划CBD动辄就搞一两个平方公里,而国外真正国际化大都市的CBD也不过三四平方公里。前段时间流行玻璃幕墙,一些日照强烈的城市也在跟风,带来很多光污染。眼下又开始流行城市生态区建设,一挖几个平方公里的水面,号称"水生态",其实很多地方是不切合实际的,完全没有必要。
在一些城市,城市规划犹如某些领导手里的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为了追求政绩,盲目扩大城市规模,急功近利,造就了诸多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短命工程",甚至出现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段进为此深感痛心:"这样单纯为了政绩而出台的规划怎么可能会符合科学发展观呢?而且,把每个城市都弄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难以做到因地制宜,从而造成了巨大浪费!"
地方利益驱动导致"商人规划"
一些地方迫于城市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再加上利益驱动,一味迁就投资商、开发商,不惜降低规划门槛甚至牺牲规划来换取引资,任由开发商左右城市规划,这是造成规划浪费的又一大原因。
隶属中治集团的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徐祖麒认为,某些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为一时的GDP千方百计地迎合开发商,甚至出于私人利益考虑与开发商沆瀣一气,导致招商引资和城市开发缺乏统一规划。"一些地方哪块地可以拿出来开发是由开发商说了算,一些地方的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混在一起,有的高污染企业甚至就建在两个别墅区之间,把城市面貌搞得乱七八糟,城市功能也紊乱不堪,如此怎能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徐祖麒说。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周琦教授说,因规划布局不合理造成巨大浪费早有教训,上世纪80年代的长三角地区以及现在中西部不少地方,为经济发展在短期内提速而降低规划红线、忽视产业布局,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纷至沓来,看似解决了就业,拉动了市场,但等到企业要转型升级、合并淘汰时,却又带来了难以估价的经济损失。
2004年,台湾一家大型开发公司到某市考察投资,当地政府承诺"要哪块地都可以给"。公司老总却寻思:地方重视倒是重视,但也说明这里容易"朝规夕改",让人不放心。后来这位台商最终选择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开发,他认为这里讲规矩、重规划,值得信赖。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