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人民币成为“可发债货币”的前提之一,是必须成为国际货币。但是,这个国际货币是否是完全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呢?我看未必!这个观点或许关系到中国在纽约、伦敦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时间表。也就是说,在人民币还没有“完全可自由兑换”时间表的时候,在它还不是“投资型货币”的时候,我国也可以在国际主要金融中心国家发行人民币债券,在中国内地金融市场向全世界发行人民币债券,成为“可发债货币”,或“准可发债货币”。
我们知道,外国人买人民币债券的前提是他们手中必须有人民币,而他们手中的人民币既可以是在“完全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市场买来的,也可以是从国际贸易中获取的——卖自己的货得到的是人民币,还可以是日常备用或日积月累储备下来的。因此,没有“完全可自由兑换”的人民币市场,人民币也一样可以走向世界,只要人民币成为国际级的结算货币,它就接近了国际货币或准国际货币的基本要求,因而可能成为“可发债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目前可将主攻的目标锁定成为:在越来越多国际贸易中让更多国家自愿使用的结算货币,再逐渐成为一些国家央行自愿储备的储备货币,自然成为可发债货币,最后水到渠成地成为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完全可自由交易的货币”(投资型货币),与美元欧元三足鼎立,支撑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显然,成为“可发债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中间环节,也是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所期待的。
人民币国际化有新路径
最近,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显著加快,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和人民币开始跨境结算业务试点。一些国际权威机构乐观地估计,未来5年,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额上限很可能相当于中国出口总额的1/3左右,而在亚洲市场上很可能达到50%。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了日元15年前最强时的比例,因此有人预测,人民币5年后将超过甚至取代日元的国际地位。
中央政府在香港地区发行人民币债券,为什么深受香港市民和国际市场欢迎?因为此举为香港地区和许多亚洲国家已经拥有的越来越多的人民币提供了投资渠道,它有利于人民币从贸易结算货币向可发债货币、再向投资型货币的转型。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让欧美国家的央行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让这些国家的投资者喜欢人民币资产?首先是人民币必须具有长期稳定升值的潜力。而从过去30年的表现看,人民币虽然不是全球升值最快的货币,但却是升值预期最稳定的货币,其背后当然是中国日益增强的国力和综合竞争力。未来5年,人民币相对欧美主要国家的货币很可能再升值20%左右,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强势货币。在此基础上,未来几年顺水推舟地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份额即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势所趋。
可以这样设想,当欧美国家中的越来越多企业在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时,中国在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时机也就成熟了。而按目前的趋势测算,这个时间表大约只需要5年,而在中国内地尝试发行面向全球市场的人民币债券很可能不用5年。
当然,除了以上条件之外,人民币债券登陆伦敦和华尔街金融市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成为“完全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之前,人民币国际债券的定价权,还不能是我们自己说了算,也不可能由市场说了算,因为还没有这样的市场——需要与欧美大国的央行协商。
国际化的推动者不应该是外国人,而应该是我们自己。但是,现在外国人在推,我们何乐而不为?我们必须看到,外国人尤其是欧美人绝大多数是不希望中国超过他们的,但他们还不十分明白一件事,当他们一致地要求中国政府放松汇率管制时,当他们盼星星盼月亮地呼唤人民币升值后,一夜之间,中国突然走在了他们的前头,而推着中国大步走的恰恰是他们自己。
我预测,即使不去考虑人民币稳步升值会带来多大的战略利益,仅仅是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出发思考,人民币未来稳步升值的几率也是极大的。如果明年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明确复苏,人民币的弹性汇率制就有可能实行。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