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流产后又遭债务危机 同捷科技IPO折戟原因浮出水面
IPO停摆迫使许多企业借道并购重组来寻求资本市场的支持,但并不是每一出资本大戏都有皆大欢喜的结局。曾经的明星企业同捷科技近期就为这样的“倒霉事”而头痛。
在2009年10月首次冲击IPO失利后,同捷科技又遭遇漫长的IPO重启等待期,无奈之下最终选择“曲线救国”——由上市公司成飞集成对其重组。但这一重组案却以最终流产而告终。更让同捷科技措手不及的是,在10月下旬高达亿元的债务到期,但公司却因为现金流紧张无法按时偿还。随着这些问题的接连暴露,同捷科技此前IPO折戟的原因也逐渐浮出水面。
上市梦碎
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独立设计公司,同捷科技早在2005年就曾计划赴美上市,但随后因为政策等诸多原因,公司放弃了登陆美国市场,并于2009年启动改制冲刺创业板。然而,同捷科技最终等来的只是证监会一纸《关于不予核准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的决定》。
上市遇挫的同捷科技并未就此放弃上市计划,但由于2012年业绩下滑,公司无奈“自降身价”,改走“曲线”上市之路。今年1月,成飞集成拟以“现金+股权”的方式向中科远东等21家企业及雷雨成等36名自然人购买其持有的同捷科技87.86%股权,作价不高于5.45亿元。而该笔意在整合同捷科技汽车设计业务的收购方案却在公布6个月后流产,同捷科技上市梦再次破碎。
营收下滑
对于重组终止原因,成飞集成在公告中表示,虽然同捷科技已完成了内部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的相关程序,但尚未完成相应股权的有关对价支付、内部资产重组中相关资金往来清理等先决条件。同时,公司及同捷科技股东间就关联企业的整合方式尚未形成一致意见,短期内亦无法就该事项形成具体方案并完成整合工作。
但不少投资者认为,让成飞集成最终放弃重组同捷科技的重要原因仍是“公司营收增长下降”。《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金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显示,2010和2011财年同捷科技营收分别为30641.6 8万 元 和40392.80万元,增长显著。但2012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收仅有21052.49万元,相较前两年的营收水平出现大幅下滑;营业利润方面 ,2010和2011财 年 , 公 司 实 现 利 润6133.53万元和6444.28万元,但2012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仅有899.38万元,同样呈现出严重下滑的态势。经内部资产重组后的同捷科技2012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70.80万元,而此前两年这一数字均在5000万元以上。
对于营收上的巨大下滑,公司给出的解释是:“近年来模具业务产能建设较快,2012年基本全部建成但尚未达产,因而模具业务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同时与上年相比,毛利贡献较高的汽车设计业务收入占总体营业收入的比重相对下降,导致2012年1-9月同捷科技整体毛利率较上年有所下降”;“同捷科技的主要客户为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客户新车型的开发计划和设计需求在时间上具有不均衡性,因此同捷科技的设计业务具有阶段性客户较为集中、收入较为集中的特点。同捷科技2012年有较大比例的设计合同收入将在第四季度确认,同时各项期间费用则在年内基本均衡发生,因此,同捷科技2012年1-9月的净利润较上年有所下降。”
对于这样的解释,投资者似乎并不认可。一位投资机构投资经理向记者介绍,同捷科技在2009年冲击IPO时提供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的合同收入确认在各财季分布合理,并没有出现像2012年前三季度这样的情况。“很明显,同捷科技的营收出现了明显下降”。
债务危机
10月22日,中国货币网公告显示,同捷科技与其他合作方联合发行了上海杨浦中小企业2011年第一期集合票据,发行金额为3.35亿元,期限3年,到期兑付日为2014年1月21日,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付息,其中公司发行金额为1亿元。按照本期集合票据募集说明书所属的偿债保障措施及资金偿付安排,公司应于本期集合票据到期兑付日前3个月(2013年10月21日),向偿债专户存入本期集合票据发行人应兑付本金的10%(本金1000万元)。截至公告日,同捷科技由于现金流较为紧张,短期偿债压力较大,无法按期将当期应付本金款项存入偿债专户。
对此,同捷科技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积极筹集兑付资金,以确保本期集合票据到期足额兑付本息;如果公司无法按时足额向投资人偿付债券本息,则由本期集合票据担保人中国投资担保公司履行代偿责任。
从上述情况中不难看出,同捷科技目前资金链紧张,1000万元也需筹措获得,公司的财务状况岌岌可危。不少市场人士则认为,这很可能是同捷科技IPO折戟的另一大原因。
前述《预案》显示,在财务报告期内(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前三季度)同捷科技的负债总额快速增长,分别达到32018.65万元、50900.32万元和62366.75万元。尽管《预案》并未显示公司负债的具体构成,但上述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同捷科技面临着巨大的偿债风险。而10月下旬暴发的这场债务危机则意味着这种偿债风险已经变成了现实。
截至发稿时,同捷科技尚未公布此次兑付危机的最新情况。记者试图联系同捷科技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但截至发稿时,对方电话始终无人接听。(侯云龙)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