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周日的晚上(注:雷曼宣布破产是周一),不管是美联储还是任何人都没有权限来拯救雷曼,但是问题在于,没有机构有权限来紧急施救,恰恰折射出国会在这方面立法的失败。如果雷曼兄弟获救,这场危机的破坏力会小一些。”费罗利说。
在杨光看来,真正的错误在于,在美联储的眼皮底下,让美国的楼市泡沫形成这么长时间,这才是监管部门的最大错误。“到了最后,泡沫太大,牵扯面太广,这时的(金融机构)破产当然对系统伤害非常大。”
高盛的奥尼尔则指出:“我认为,在雷曼破产的问题上,当局的确有错,但错可能并不在于没有去救雷曼,而是在于让雷曼以这种方式破产。”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救不救雷曼,不会改变这场危机的实质。安本的埃尔斯顿指出,对总个系统而言,雷曼的影响力还没有到足以撼动全局的地步。“在我看来,危机的更大根源是缺乏金融监管和信贷的泛滥。”
危机向左看,向右看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在希腊神话中,作为审判者的正义女神阿斯特莉雅,一手拿剑,一手拿天秤。而在美国,扮演着左右手角色的是市场和监管当局。
2008年9月15日正午12点,雷曼发出公告,宣布公司申请银行破产保护。犹如一场审判,随之而来的是全球股市、汇市震荡起伏,欧美经济触底萎缩,以及全球金融格局的重新洗牌。与以往的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一样,在短暂的震荡之后,金融系统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总是推动市场不断螺旋式上升。
向左看:震荡是短暂的
在雷曼破产之后,全球股市应声而跌,期间世界主要股指跌幅基本超过40%。但是一年之后,全球主要股指基本上都已经恢复到雷曼破产前的水平。尽管危机对某些行业,某些企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从市场总体状况而言,剧烈的冲击波是相对短暂的。
不过,危机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内在影响,却是强大且持久的。
在危机中,老牌的美国金融机构也不得不裁员、变卖资产、接受政府救援来度日。美国政府投入了7000亿美元实施金融救援计划,接受救援的金融机构数量超过750多家。在美国以外,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救市政策,以巨资来补充市场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
回首这一年,华尔街昔日的金字招牌正在慢慢黯淡,伴随而来的是中东和日本财团对华尔街格局的重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日本金融财团有步骤地收购华尔街的金融资产。三菱UFJ金融集团收购了摩根士丹利20%的股份。野村控股资此前也已经花费2.25亿美元购得雷曼旗下亚洲业务。此外,还有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和英国巴克莱集团, 瑞穗金融集团和美林的交易。
向右看:能否防患于未然
痛定思痛!各国政府开始反思雷曼事件的经验和教训。雷曼破产后,美国议会更是开始了冗长的听证会议,就美国金融机构和个人在此事件中的不当行为进行立法规范。美国证监会也承认,在金融危机中,他们存在疏忽和监管不严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后面的麦道夫案件。
其实,强大与监管得力的金融体系应该是抵御金融冲击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防线。在一个市场化程度越高,就越需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实施官方的监督和管理。这是因为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包含了很高的企业破产风险;相应的,向这些企业投资和放贷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也面临着高风险。此次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贷款商之间的竞争既培育了创新,但也带来了不高度的稳定性。
美国专栏作家理查德·隆沃思,在数年前的专著《全球经济自由化的危机》一书里忧心忡忡地写道:“全球资金市场两个星期的交易量,就超过全世界每年贸易和投资之所需。另外50个星期的交易活动,全是投机。”这种投机行为的危险,就在于让一块钱避险,就要以两三块钱进行避险操作。因此,“投机性的经济活动,规模是真正经济活动的12倍”。这意味着,资本市场上的多数资金,都在进行一场豪赌。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指出,“这是人类天性:除非有人能够找出方法改变人类天性,否则我们将会再度面临危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