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涵盖了5省32市县的《中原经济区规划》自去年11月发布以来,极大地牵动着有关省市的神经。
今后五年是中原经济区发挥优势,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基于此,中原经济区所涉及的河南、河北、安徽、山西、山东等五省在春节前召开的两会中,均将中原经济区发展纳入谋划视野,有关中原经济区的各方考量与部署也开始明确。
与我省提出“与中原经济区融合对接”,“研究制定支持邯郸、邢台两市对接中原经济区规划的政策措施”等部署相类似,梳理有关各省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时不难发现,面对《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的这一区域发展新机遇,“对接共融、借机发展”的理念格外一致,与此同时,不同的工作部署也表露出中原经济区内各省间的竞合态势。
1 机遇诉求表现明显
中原经济区发展进入国家战略对于域内各方而言无疑是一大机遇。河南、河北、安徽、山西、山东等五省对于把握这一机遇的诉求表达,可以从今年春节前陆续发布的上述五省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览无遗。
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发展区域,河南明确提出,将按照《中原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并将此写入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里。
数年前,河南就开始牵头酝酿制定“大中原经济区”,2011年,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真正落实到国家政策层面,此番《规划》中原经济区的出台使河南既有的发展路径获得了更加明确的指向。
因此,河南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中原经济区加以充分强调,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综合效应持续显现”,“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开局之年”等。
在未来五年的工作部署中,河南也充分参考和借鉴了业已出台的《规划》,如“强化中原城市群内在联系和功能互补,促进交通衔接、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增强整体效应”、“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全过程,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原”等。
有评论人士认为,《规划》的出台使河南获得了如愿以偿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的政策红利为其加速发展补充了力量,河南的高调表态,宣示着河南已经进入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新阶段。
安徽是除河南以外被中原经济区纳入最多城市的省份。此番宿州、淮北、蚌埠等皖北地区被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意味着安徽全省实现了国家战略规划的全覆盖。在2013年安徽政府工作报告中,安徽将其视为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新成就,并更加具体地提出:“用足用好中原经济区规划政策机遇,抓紧制定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先试实施意见,谋划沿淮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安徽借势发展的思维还明确体现在特别强调,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经济区协同发展,以期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一直处于“中间地带”的安徽,不仅将享受到中原地区的实惠,还将以此为抓手,衔接长三角地区,并发挥皖江城市带的作用。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山东、山西对中原经济区带来的机遇诉求表达相对简洁。山东明确提出:“抓好中原经济区相关政策争取落实”。山西的长治、晋城、运城等三市被纳入中原经济区,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强与兄弟省(区、市)的交流合作,对接中原经济区”。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国家财税、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等支持政策的陆续抛出,有关省市对于优惠政策和发展机会不能等,特别对于那些不在核心区内的省市来说更是如此。“如何不掉队,不被边缘化,争取相关利好政策的尽快落实,会用、用足、用好政策是一个关键问题,以此着眼,各省理应做好功课,督促、监督相关地区及时抓住机遇。”
“这场以河南省为主导,其他四省共同参与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如何充分调动起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使参与者不成为旁观者,是今后亟须协调解决的问题之一。”有分析人士建议,五省有关中原经济区的实施细则应尽快出台。
2 交通先行抢占发展优势
不久前,河北邯郸、邢台,河南濮阳、安阳,山东聊城,山西长治等四省六市的交通部门负责人齐聚邯郸,共同协商构建中原经济区六市的交通网络格局,以期实现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交通一体化。
这是自去年《规划》发布以来,有关省份交通部门的第一次大规模集体会商。
会商的成果颇为丰富。六市就石(家庄)林(州)高速、邯(郸)大(名)高速、长(治)安(阳)高速3条高速及107国道、邯(郸)大(名)公路、临(清)大(名)公路等9条国省道的改建、升级改造、线路对接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确定对六市交界区域的地方道路进行调查统计,制定连通方案。同时,根据会商共识,邯郸将把河南省S209卞张线、S213吴黄线与我省的连接纳入规划,迅速组织实施,聊城承诺将在2015年完成境内的德商高速、安南高速东延建设项目。
区域一体化,交通必先行。翻看有关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发现,未来五年,中原经济区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均被摆在重要位置。各省均认识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一轮竞合中,交通的支撑性将为抢占区内发展先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为将郑州打造为中原经济区最具辐射带动力的中心城市,河南提出,未来五年,郑州将大力加强以交通为代表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具体部署已经明确,如:“突出抓好郑州航空枢纽、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推进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围绕构建‘米’字形高铁框架和全国铁路客运中转换乘中心,加快郑徐高铁建设,推进郑州至万州高铁前期工作,争取启动郑州至济南、郑州至合肥高铁前期工作,推动郑州铁路枢纽东联海港、西通中亚欧洲,形成国际货物集疏转运中心”等。
依照《规划》,郑州要加快完善多层次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实现以其为中心的核心区域9个城市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
可以预见,综合交通枢纽的完善将进一步巩固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地位,而随着京广高铁的开通,我省邢台、邯郸被纳入郑州“一小时经济圈”,这无疑将为冀南地区的发展增添不少活力。
地处中原经济区南部的皖北各市作为沿淮经济带的重要组成,也在谋求借交通发展拉动生产要素的聚集。其中,以地处中原经济区发展轴上的阜阳表现最为抢眼。
安徽政府工作报告将“确保阜阳—六安等铁路投入运营”作为2013年的重点工作来抓,此外,由于被《规划》定位为重要中心城市,经有关方面努力,商丘至合肥至杭州(经阜阳)铁路、郑州至合肥(经阜阳)的快速铁路不久也将从规划变为现实。
山西在交通建设方面的动作则表现在航空领域。为谋求成为地区性中心城市,长治市正在抓紧进行机场改扩建工程。据了解,改造后的长治机场将达到4D机场标准,占地面积5000亩,具备起降波音747等大型客机能力。分析人士认为,山西运用错位竞争的理念,欲打造中原经济区西北部航空枢纽,以期成为中原经济区连接西北部地区的纽带。
3 产业谋划突出自身优势
在今年有关各省的两会上,各省级政府都围绕自身产业发展进行了针对性的安排,相关部署将会影响中原经济区未来五年的发展走向。在产业发展方面,“底气十足”的要数中原经济区发展主体的河南与经济较为发达的山东。
河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50个工业和信息化重大产业示范项目建设,力争高成长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培育形成10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分析人士认为,按照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未来十年间,河南应保持两位数的发展速度,而作为以传统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撑的省份,转型升级的任务又特别重,因此,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河南必须审慎把握“快”和“好”的关系。
而对于发展优势较为明显的聊城、菏泽等山东所属地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坐拥出海口的地理优势使他们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发展先行区”的口号。
据了解,有色金属及金属加工、运输设备及零部件等是聊城的优势产业,目前该市正在着力打造八大产业千亿工业园。菏泽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此外,聊城还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这意味着该区域市场和潜在消费能力很大。
而对于安徽来说,深入推进淮北、淮南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任务显得更为急迫,“以淮北、蚌埠为代表的沿淮经济带将支撑中原经济区南部区域发展,而目前的转型就是为其打基础。”分析人士说。
各省在产业方面的谋划部署为中原经济区转型升级贡献着向上的动力。与此同时,各省也都在谋划如何为产业升级提供更好的载体和更多的支撑。
河南选择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当做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准建设,打开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突破口,抢占了区域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河南政府工作报告如是提出。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之后批准建设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以郑州航空港为主体,以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以发展航空货运为突破口,在未来五年间将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大力发展航空物流、航空偏好性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
与我省在邢台、邯郸两地打造冀南区域合作示范区的规划不谋而合,安徽也提出将在皖北地区建立“四化”协调发展试验区,并正在抓紧制定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先试实施意见,以期为中原经济区整体发展提供借鉴。□本报记者王博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