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冀中能源集团董事长王社平谈企业发展之道
十八大代表、冀中能源集团董事长王社平
文 | 郭永跃 李杨林
不久前,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世界500强榜单,河北冀中能源集团(“冀中能源”)不但再次上榜,而且名列第330位。与上年首次入榜时相比,位次前进了128位。在中国此次入榜企业中,冀中能源前进的幅度是最大的。
组建4年来以来,冀中能源有了飞速发展。有数字为证:组建初期,总资产282.98亿元,煤炭年产量3600万吨;4年后,总资产翻了两番,达到了1307亿元。2011年,冀中能源煤炭产量已超过1亿吨(包括外省产量),销售收入达到了2179亿元,是组建时的5倍。利润规模和增幅稳居河北省属国有企业首位,利润占据20多家省属国有企业的半壁江山。201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好的背景下,仍然完成销售收入1164亿元,实现利税65亿元。
冀中能源为何能持续实现有质量的、科学的、跨行业的发展?带着这一系列问题,环渤海财经网采访了中共十八大代表,冀中能源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社平。从王社平的谈话中,我们不但感受到了一个企业家的自信、敏锐和智慧,而且发现了闪耀在企业发展中极具指导意义的思想。
企业不仅要学会思考,还应独立思考
我们这些年所上的项目,首先要论证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这种符合不是看一两年,而是要往前看十几年、几十年。
环渤海财经:有人认为冀中能源在不断发展壮大中,蕴含着带有指导意义的思想。你觉得企业的思想是什么?
王社平:如果硬说思想的话,大概企业也和人一样吧,不要人云亦云,不能跟风跑、一窝蜂、凑热闹,要独立思考、冷静应对,有时候要独辟蹊径才行。有了独立思考,就会更加理智,企业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发展到哪一步,都会带着理性色彩。就拿我们煤矿来说吧,上世纪中后期,很多煤矿不行了,煤炭滞销、货款收不回来,资金极度紧张,有的人认为搞煤矿没有出路,纷纷搞起了多种经营,做什么的都有,盖房子的、开饭店的、做服装的、造汽车的……结果怎么样?最后没几个坚持下来的。煤炭市场形势好了,煤价上去了,又不顾安全、不顾环境、不顾职工利益,拼命来挖煤,这是不行的。
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抓住了机遇。在巩固省内大本营的同时,低成本向省外扩张,先后建立了山西矿区、内蒙古矿区。同时,加强了煤炭主业基础建设,在安全、科技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储备了更多的可持续发展能量。并且适时地,在经营条件、经营状况最好的时候勇敢地调整结构,转变方式,进入了制药、航空领域,我认为这是思考和独立思考的结果。
环渤海财经:我们现在全社会都在讲科学发展观,冀中能源在科学发展中也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
王社平:我们在贯彻一个统一的思想时,最容易走过场、应景、雷同。企业要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思考、要独立思考,必须找到最恰当的模式和路径。这个恰当,就是尽可能做到天时地利人和。冀中能源的每一步,都是这样做的。天时,就是必须符合党和国家政策,尤其是产业政策。我们所上的项目,论证时首先要论证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这种符合不是看一两年,而是要往前看十几年、几十年才行。地利,就是你所要做的这件事,切不切合实际,有多大的能力,地方及相关部门支持力度有多大。我们重组华药、组建河北航空,都非常成功,这里不能不说是沾了地利的光。人和,就是一定要符合并维护职工的利益,得到职工的理解、支持。冀中能源一路走来,不论是联合重组,还是兼并扩张,都严格遵循这一条,所以出现了心齐气顺景象,不但无障碍,而且职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环渤海财经:2004年,那时你作为邯矿集团董事长你,为何要远上塞北去重组张家口盛源公司呢?
王社平:2004年前的邯矿集团还叫邯郸矿务局,经营非常艰难。煤炭年产量只有300多万吨,职工却有三四万人。连年亏损,包袱沉重,资源匮乏,应该说是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当时的邯矿集团,如果不尽快走出低谷,轻则被别人吃掉,重则彻底破产。那时候科学发展观的教育还不太普遍,但发展是硬道理我们体会得特别深刻。邯矿集团如此弱小,必须尽快长大。可要长大,靠自身提高产能,不可能。邯郸矿区的资源储量极其有限,再说加大扩能投入也不现实。出路只有一条:走联合重组之路。其实,河北南部有不少大的煤炭企业,与他们联合重组,等于是在自家门口做大,很好。但是,邯矿集团那么小,那么沉重的包袱,谁愿意和你联合重组啊!说句不好听的话,恐怕人家都不正眼瞧你。即便有人给你扔几个硬币,那充其量也只是怜悯。我们不需要怜悯,我们要站立起来,堂堂正正地与强者为伍。这样,我们就把目光放在了偏远的、与我们境况相似的煤炭企业身上。我们选择了张家口盛源公司,这个公司的前身是下花园煤矿,也是煤炭行业出名的贫困户。他们不嫌弃我们,我们也不嫌弃他们。他们有着脱贫的强烈愿望,我们有着做大做强的远大志向,就这样一拍即合。我们拥有了张家口地区丰富的资源,靠着我们的管理、技术、资金和文化,很快使企业冲出谷底,站立起来。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