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强两者是相对概念,不能截然分开
只大不强,企业就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只强不大,那么强也是非常有限的。
环渤海财经:说到了做大做强,企业在发展中,大和强哪个重要、哪个优先?二者是怎样的关系?
王社平:大,主要指规模,有几方面含义。一是区域范围。冀中能源的区域范围已由冀南一隅,发展为纵贯河北、横跨晋冀、北延内蒙古、西扩新疆。二是产业规模。冀中能源已由单一的煤炭产业,发展为以煤炭产业为主,制药、航空、物流、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矿建、电力等多元产业的企业。三是企业管理层级。冀中能源已发展为三级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母公司下辖11个子公司,按过去的级别来说,所有子公司都是厅局级。子公司又分别下辖众多矿处级级别、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单位。四是职工规模。冀中能源现有职工13万人。五是经营规模,包括产量、销售收入等重要指标。冀中能源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产量和销售收入连年翻番。
强,主要是内在的因素,包括机制、文化、科技水平、人才结构、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这几年,冀中能源在做强做大上下了工夫。
然而,大和强,或者强和大,不能截然分开。常常是大里面有强,强里面有大。大和强都是结果和目的。把二者贯穿在一起的是做。做是一个行为过程,在这个行为过程中,根据客观情况,有时侧重在大的方面战略布局,有时则侧重在强的方面修炼内功。
只大不强,企业就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只强不大,那么强也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资产只有几百万元、人员只有几百人的小企业,再怎么强又能强到哪里去?严格意义上来说,强就包含了大,要做强,必然追求大,只是什么时候求大,什么时候求强,这个度要把握好。我在邯矿集团的时候,看着企业弱小,非常着急,特别想把企业做大,让职工过上体面的日子。我们与张家口盛源公司联合重组后,又接连并购了康保矿、涿鹿矿,拥有的煤炭资源储量翻了四番,达到28亿吨。你说,这是大还是强?有了这个资本,邯矿集团才能正式与原本比自己强大很多的邢矿集团平起平坐。原来的邢矿集团,可是煤炭行业四小龙之一啊!规模、效益,都与邯矿集团不是一个等量级的。要不是走与张家口盛源公司联合重组那一步,人家肯定不会跟你谈。有了资本,就能坐下来与邢矿集团谈联合重组的事了。结果,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很快实现联合重组,成立了金能集团,企业一夜之间长大了。随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连续联合重组了中煤四处、“百年老局”井陉矿务局等,将河北省原有的8个统配局矿中的5个纳入旗下。这时,乘势而上,于2008年与峰峰集团实现联合重组,正式成立冀中能源。就在一路联合重组的过程中,我们的下属公司也积极在省外寻找发展的机会,先后与安徽、山西等地就矿产开发达成协议,在省外陆续获得了70多个煤矿项目。这使得新诞生的冀中能源拥有煤炭资源储量达260亿吨,其中省外煤炭资源储量和产量均超过省内。
环渤海财经:企业可能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但是,把企业做好都有相通的地方,可否借鉴一些经验?
王社平:企业越发展,对各方面人才的依赖性越强。要纯粹从外面引进人才,一是不那么现成,二是成本太高。我们首先对人才进行了界定。冀中能源的人才观是:“干好本职就是人才”,就是说把你放到一个岗位,只要你能胜任,干出彩来,就视为人才。我们不问职位、不问学历、不问出身,只衡量你工作干得如何。在这一观念引导下,从职工中涌现了大批的人才。有的没学历,干得好,破格提升;有的很年轻,工作能力强,直接提拔为子公司董事长;有的有能力有水平,常年埋没,发现后立即重用。关于这方面我能给你列出一大串的名单。依靠自己的职工,我们解决了人才瓶颈问题,就在最少一个层面上保证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煤独大”到底能走多远?
要调结构、转方式,必须是在企业最好的时候,也就是说要在车况最好的时候超车、并道、拐弯等。要知道,调结构、转方式,可是需要投入的。
环渤海财经:2009年对冀中能源来说是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冀中能源重组了华药,正式进入制药领域。许多企业调结构、转方式是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采取的措施,也就是说这是企业难以为继时采取的不得已的方法,可重组华药,正处在冀中能源鼎盛时期,当时是如何考虑的?
王社平:2009年虽然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但是冀中能源整体形势不错,联合重组及大集团化的管理,使企业规模得以扩大,煤炭生产、销售收入、上缴利税等仍处于高位运行。可以说资金充盈、融资能力增强,形势大好。但是,正是这个时候,我们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的体会。
调结构、转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这时,冀中能源虽然有了相当的规模,但是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是存在的,“一煤独大”到底能走多远?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行吗?我们都经历过上世纪中后期那个痛苦的日子,煤炭企业普遍陷入窘境。那时,我们都想到了调结构、转方式,而且非常急迫,恨不得一夜之间跳出煤炭,干些别的行当。可是煤炭积压如山,货款被拖欠,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想转又能转到哪里去呢?那时凡仓促转出的项目,大部分都失败了。
所以,要调结构、转方式,必须是在企业最好的时候。要知道,调结构、转方式,可是需要投入的。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