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G20财长峰会就刺激经济达成共识,世界经济将会怎么样?一个依靠政府拯救的大时代来到了吗?青年学者叶子风为网易财经撰文详述。
叶子风(青年学者)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各国财长达成了共识:继续采取措施刺激经济,推进积极的金融支持政策,放宽货币,直到经济复苏得到确保。美国财长盖特纳的态度最具代表性,他认为种种迹象显示,经济复苏未稳,特别是美国上周五公布的失业率高达9.7%,已是26年最糟糕的情况,因为“不宜过早刹车”。
所谓“刺激经济措施”,其实就是通货膨胀政策,通过信用扩张不断增加开支,实现“充分就业”。这是凯恩斯主义的教条,它一直盘踞在政治的上空阴魂不散。曾经有段时间,在惨痛的经济现实面前,这种“推动货币需求保证就业”的信念破灭了,也逐渐被舆论所抛弃。但是短暂的沉寂之后,政客们总是能让它死灰复燃,成为他们手中照亮世界的火把。为什么凯恩斯主义荒谬绝伦,却永远不死?其深层原因是,世界的货币体系的基础是信用,政府调控是其运作方式,通胀已成为其“自然”倾向。凯恩斯主义将“通胀”视为有用的工具,实际上就是对现存体制的辩护,维护政府在经济领域中崇高的地位,这当然会受到政客们的热烈欢迎。他们可以尽情戏弄愚众,扮演救世主了。凯恩斯主义不死的另一个原因是,经济学界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危害,这种知识错误已经在纵容下变成教义,通过学院体制生产出了大批信徒。哈耶克生前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出于友情的考虑,他没有集中火力批驳凯恩斯,这将导致凯恩斯主义病毒的进一步扩散。今天看来,他的预感太灵了。
很多人相信通过货币扩张能够使得就业增加,那是因为短期来看确实是这样。但这只是一种假象,是货币的幻觉。它的过程是这样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新增的货币首先聚集在了某些行业,使其价格升高,带来了突然的繁荣。以前没钱赚的有了丰厚的利润,本来不需要的职位也被创造出来。然而,这种繁荣不能持久,因为它是破坏价格信号后经济结构失调的表现。当新增的货币逐渐向其他行业扩散,价格水平都在上升,货币的购买力在下降,企业开始亏损,这些职位就要削减了。随着泡沫经济破灭,通货紧缩出现,各行各业进入萧条期,失业率持续飙升。利用通胀刺激经济的时间越长,资源错置和投资不当就越普遍,由此引发的失业问题就越来越严重。
美国目前的失业率创了26年新高,就是这个原因,它是上一轮“刺激经济”的结果。哈耶克曾经说过,通胀的奇妙之处在于,每一次放慢通胀的努力,都会立刻导致大量失业,而政府的对策往往是放弃了努力,重新回到通胀的老路上。G20财长会议达成的结论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没有人敢停止“刺激经济”计划,因为发现失业率高企的现象没有缓解,只要继续加大力度,继续放松银根,增加支出。这样就进入可怕的境地,为了解决上一次通胀带来的失业问题,必须用更猛烈的通胀来解决。当社会习惯于用加速通胀来解决失业问题,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依赖这些因为通胀而出现的新增职业,这样累积下来,一旦通胀不得不停下脚步,失业大军的规模将是前所未有的大。黑泽清的电影《东京奏鸣曲》描绘过这样的惨况,泡沫经济刹车,昔日的中产上班族为了糊口,竟要去争抢清洁工的职位。
通胀、通货再膨胀,这种刺激计划的危害性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到。那是因为它的恶果将在未来才能呈现,但是有些短期的危害,即便在失业率受到控制的情况下,我们也能看得清楚。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下,每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在下降,固定收入的人群实际上正在变穷,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当社会不满情绪不断积聚,就会出现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现象。一个失业率数据漂亮的社会,也可能是危机四起的社会。哈耶克说过他自己的一次经历,他干第一份工作时正值恶性通胀,每次他看到自己的薪水,他都会想到来一次民众起义。他说,这就是通胀最坏的后果。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