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融改革分三步走:2012年为试点起步阶段;2013年~2014年为全面推进阶段,初步形成完善的地方金融体制;2015年及以后是深化完善阶段
4月9日到10日,央行行长周小川率调研组在温州进行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调研。调研组阵容中,央行副行长杜金富、货币政策二司、金融稳定局、金融研究局和上海总部负责人均在其列。
这是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后,关于温州金融改革最受关注的一条新闻。
“方向要把握住,要稳健,要允许试错”,4月10日在温州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上,周小川明确表示,改革的要点和重点在于“减少管制、支持创新、鼓励民营、服务基层、支持实体经济、配套协调、安全稳定”。
据悉,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整体实施方案已初步形成,温州金融改革分三步走:2012年为试点起步阶段,2013年~2014年为全面推进阶段,初步形成完善的地方金融体制;2015年及以后是深化完善阶段。
相关配套的细则也将很快出台。4月1日,温州金融办主任张震宇透露,实施细则需获得温州市委市政府的同意、浙江省政府的批复,并将可能在省政府召开的“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动员大会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推出。
“当下温州非常需要有这么一个定心丸,大家期望值很高。”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认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方案是一个重大利好,对温州来说是“及时雨”,对浙江省的区域经济转型也起到了定方向和试验田的作用。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说,温州金融改革12项任务的突破,主要体现在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小微企业债券融资、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融资租赁等方面。
“能否将丰富的民间资本有效转化为产业资本、科技资本,是温州试验的价值所在。”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程惠芳表示,如果这条道路能够走通的话,它的效果就有全国意义。
应时而生
3月28日,浙江省省长夏宝龙带队参加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提出了改革的“十二项任务”。
当中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等,将成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
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说,温州当前面临民间资金多但投资难、中小企业多但融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而一些体制的短板效应较为明显,使破解难题遭遇不小阻力。国务院对温州金融改革的有力支持,使温州有望开拓一条新路,能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新36条”,开拓民间资本投资的新渠道。
“这不仅对温州、浙江,也对全国推进金融改革有重大意义。”陈德荣说。长期参与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制度设计的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表示,本次试验区获批,将给温州带来“三重利好”:金融改革获得先发优势、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拓宽百姓投融资渠道。
温州的金融改革由来已久。
被称为“温州首席经济学家”的温州市委原政策研究室主任马津龙介绍,2002年温州就是全国金融改革试验城市,并没有宣布取消过。2003年开始,温州启动建设资本活跃的“金融港”发展战略,2004年推进农村合作金融体制试点改革,2005年温州对区域性金融改革进行系统研究和全面部署,提出近期10方面改革方案和中长期4方面探索课题。
2011年下半年,温州出现了民间借贷风波,如信泰集团事件、立人集团事件等。温州市政府曾紧急部署,包括建立工作小组介入实体经济、向各大在温金融机构派驻联络协调组加强银企协调等,对协调银行不压贷、抽贷,及时稳定社会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时,金融界部分人士有不同看法。“用行政权力干预金融规律行不通,工作组应当尽早撤离”,在温州市召开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一位国有银行高管曾表示。
为此,温州市政府去年10月初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温州调研,明确表示温州可以进行一些改革探索。
随后,温州市政府制定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初稿,于2011年11月10日上报至国务院。后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七部委会签后,于2012年3月初上报国务院。
据悉,方案获批后,浙江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省有关部门和温州市负责人参加的浙江省温州市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以推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工作。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