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经济走出困局
方案的获批,提振了温州经济发展的信心。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此前调研发现,多方数据显示温州经济宏观面目前仍未走出阴影,一些分析甚至认为债务危机带来的影响还未见底。
据温州市有关方面介绍,今年1~2月温州工业经济和用电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5.7%,用电量同比下降5.9%。据海关最新数据统计,2月份温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51亿美元,出现了同比、环比双双下降的情况,其中外贸出口同比减少30.9%,环比减少72.1%。这也是温州市外贸出口自1月份同比环比“双下降”后再次下行。
此外,今年1~2月,温州市新增企业1691户,同比下降8%;注销企业579户,同比增加45%。新设企业注册资金18.2亿元,同比下降63.3%。新增个体户1.1万户,同比增长72%;注册资金7亿元,同比上升90%。温州市政府分析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温州大企业在减少,小规模企业入市。
来自金融系统的数据显示,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尚未缓解,新增贷款减少的同时,不良贷款率出现上升。
据温州有关方面介绍,受去年民间借贷危机的严重影响,目前银行抽贷、压贷现象比较严重,企业资金紧张。今年1~2月份,银行新增贷款75亿元,比上年同期少了60亿元左右;预计全年新增贷款会减少120亿元。截至2月末,温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112.4亿元,不良贷款率1.74%,比去年最低时的0.37%飙涨了370.27%。
多名温州民营企业主反映,借贷危机导致民间信用濒临破产境地,“过去半小时借1个亿不难,现在半个月借100万都难”。
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说,方案中的“要求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被不少人认为特别“提振信心”。
郑晨爱给《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打了个比方:现在企业偿债,法院判罚优先偿付工人工资,其次是银行贷款,再次是民间借贷。郑晨爱说,通过登记后的民间借贷将消除法律歧视,享受同银行一样的偿还权。
曾“跑路”美国后重回温州的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说:“今后民间借贷得到规范,大家借款都按法律程序走,多好啊!缺钱也不用都找‘老高’,这样干非法的事也少了,‘跑路’、倒闭、跳楼、坐牢的人也会少了。”
试验的全国价值
浙江省、温州市多位金融界人士认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交给温州的“十二条改革任务”,不是“特权”,也不是“救温州”,而是“通过温州试验,为全国寻找经验”。温州改革的各种争议应该回归到这个统一思想上来。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12条没太多实质性内容,其实这并不重要,因为国务院交给我们的是改革任务,不是‘特权’,在现有体制下,我们应主动找差距,多补课。” 浙江银监局副局长包祖明说。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程惠芳表示,对于浙江来说,怎样在温州的金融改革当中,把丰富的民间资本有效的转化为产业资本、科技资本,对于推动浙江的转型升级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温州金融改革中怎样把丰富的民间资本阳光化以后引导到实体经济上去,如果这条道路能够走通的话,它的效果就有全国意义。温家宝总理4月初在福建调研时也强调,温州的试点,有些成功的,要在全国推广。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的背后,是去年发生的温州民间信贷风波,而类似的情况,2011年在内蒙、山西、江苏及湖北等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到底是我们的金融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经济出了问题?这可能才是深层次的问题。除了全国共性的问题之外,温州的情况又有其特别之处,融合了温州的商业现实,以及温商的传统理念。”包祖明告诉记者。记者 黄深钢 张遥 张和平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