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涛
腐败案、洋贿赂、团购门、天价吊灯等等,近期央企曝出的“负面新闻”可谓接二连三。
随之滋生各种了流言蜚语,原因在于公众没有获得准确、充分的信息。从这个角度上讲,央企确实需要设立新闻发言人来“引导舆论”。如果央企的新闻发言人能够及时准确地公布完备的信息,对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政策讲解、答疑解惑,让“大道消息”畅通,减少“小道消息”的流传,确实可以“引导舆论”。
其实,公众恼怒的不是有无发言人,而是央企屡出负面新闻。这些央企“负面新闻”缠身,根本原因在于不断曝出腐败大案窝案、内部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靠垄断地位与民争利等,而这些“负面新闻”并不是舆论“引导”出来的。新闻发言人是一种制度建构,如果想用新闻发言人来“引导舆论”,恐怕只是央企的一厢情愿。因为有些“舆论”不是“引导”出来的,比如因受贿1.9573亿元被判处死缓的中石化原总经理、董事长陈同海,他日均挥霍4万元的豪放,能不引起民众“舆论”一番吗?而有些“舆论”是“引导”不了的,比如中石油的“团购门”,中石油应付式的发几个声明就能“引导舆论”了吗?
我们有句古话:“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若央企真的想“引导舆论”,我看涉及这些所谓“负面新闻”的企业,有必要认认真真给公众一个交代。比如,针对中石油的“团购门”又有新进展,被曝中石油向开发商低息放贷6亿换低价房。对于团购低价房的来龙去脉,中石油应该全面公布准确的信息以“引导舆论”,而不是再三声明什么“20亿房款全由员工支付”,并要求内部员工保密,让公众雾里看花。再比如,美国控制组件公司引发的中国国企跨国受贿案,中石油自查的结果是受贿额度只有不到1万元人民币,且为下属公司,这与美国公布的166万元相去甚远。虽然中纪委已经介入了,但是公众还是很好奇。央企如此公布信息,如何能“引导舆论”?
实际上,这些年来,很多央企利用垄断制造出了太多“负面新闻”,蚕食了太多的公共利益,垄断经营的坚冰,愈发厚实。到时候,若新闻发言人不能对上述诸如此类的“负面新闻”答疑解惑,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而只是环顾左右而言他,回避实质问题,那么,不但不可能“引导舆论”,甚至会陷入更深的信任危机。
所以,央企设发言人易,引导舆论难。作为一种制度建构,央企设立新闻发言人,值得一赞。但是如果妄图通过此举立马扭转形象,甚至“引导舆论”,则有点太轻视公众的智商了。垄断坚冰不打破,被垄断蚕食的公共利益和权利不能被伸张,新闻发言人的嘴抹了蜜,说得再好听,又如何能引导得了舆论呢?
还是那句话:“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如果央企不在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放低竞争门槛、让利于民等方面有所建树,不加强社会责任的担当,央企的形象就好不了,“负面新闻”肯定还会不断产生。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