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一些地方在资金压力下出售廉租房,揭示了廉租房的困境。青年经济学者为网易财经撰文指出,政府本来可以依靠市场力量来提供廉租房。政府管得越多,处境就越尴尬。
上面正在调查摸底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330亿元廉租房建设资金使用情况。下面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将廉租房推出市场,名为回笼资金再次投入廉租房建设。显然这些被出售的廉租房已经是商品房或者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已名不符实。这么做等于是公然挑战住房部的权威。
虽然伤了住房部的面子,但是地方政府的委屈也很深。中央财政给地方的廉租房补贴西部地区400元/平方米,中部地区300元/平方米,辽宁、福建、山东部分财政困难地区(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除外)200元/平方米。这点钱连盖房都不够,别说征地拆迁和配套设施。地方政府承担了建设成本的大部分,领到的补助越多,意味着地方财政支出压力越大。这些地方原本就财政拮据,突然增加巨额支出项目当然难以应付。
上述情况早在住房部拨付专项资金之前就应该预计得到的,怨不得地方政府耍花招以廉租房名义套取补助再售房变现。要怪就怪那高尚的执政目标与现实的支付力度之间的巨大鸿沟。
廉租房,上有政策和下有对策掐架,伤害了谁?
首先伤害了廉租房政策理论上的照顾对象,住房困难群体。盼星星盼月亮,眼看着廉租房建好了却租不到,被卖掉了。空欢喜多一次,怨气加深一次。
其次伤害了被廉租房征用土地的农民。本来自己在祖传的土地上建私房出租,租金不比廉租房贵,却不但被剥夺了建设权,还被政府以公共利益的名义贱价征走了土地。
然后伤害了商品房业主的感情。商品房业主耗费几代人积蓄和未来的收入好不容易从市场上买来房产,却有人靠关系买得了廉价的政策性房屋。相同的货币,不同的购买力。
最后伤害了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开发商有一万个不好,没有他们,很多人就没有房子住。除了公务员和大型国企员工,只能跟开发商买房,买贵好过买不到。房地产开发商从买地到出售完房屋,前后至少得花上三五年时间。可是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却每年无规律地推出市场,干扰市场价格,打乱房地产商生产计划。有些城市保障性住房计划占到城市住户的1/3,直接挤占了商品房市场空间。
要解决保障性住房乱像,还得本着求真务实的执政理念,客观衡量财政支付能力,尊重市场秩序,利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例如允许城郊村集体或者村民个体建设廉租房屋,只给政策不给资金。这样既不增加财政负担还能解决村民土地被征用之后的生活保障难题。
地方政府只需集中精力和财力建设道路、学校等公共设施,既解决困难群体居住问题,又能加快城市化进程。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