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学者认同今年中国中小企业已“全方位进入高成本的时代”。学者们认为,不仅仅融资难、劳动力成本上升,还包括人民币汇改、原材料和资源的涨价、过高的物流费用以及企业税负过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中国中小企业进入“全方位高成本时代”。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APEC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主席秦志辉说,据他观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中小企业是拿不到订单,而今年中小企业是不敢拿订单,因为这和一系列的成本上升有关。
“用工成本在上市,原材料成本在上升,融资成本在上升,汇率成本也在上升,所以中小企业有订单也不敢拿。这本身就说明中小企业的发展已进入到一个高成本的发展阶段。”秦志辉说。
在本次峰会上,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再次引发人们关注企业的转型与升级问题。多位学者都表示,国家宏观调控首先应当为中小企业“松绑”,助其摆脱目前的困境,才能促其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也有学者表示,高成本时代的到来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最根本驱动力,“不升级就无法生存,这种现象下一步会愈演愈烈”。但这部分学者亦表示宏观调控的“松绑”举措本身将为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辜胜阻建议,政府应当营造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平等竞争和法律上的平等保护等市场环境来帮助中小企业摆脱困境。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和辜胜阻都建议对中小企业要实行平等待遇,要深化垄断性行业的改革。
许小年说,政府应当对中小企业开放垄断性行业。他还建议放松金融管制,允许更多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进入市场,来解决融资难问题。同时,政府应当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的趋势是资源不断地向政府部门集中,这包括国有经济。而民营经济得到资源越来越困难。我认为这会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造成很大困扰。”许小年说。
辜胜阻则认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后劲,是就业的稳定器,中国约75%的城镇就业要靠中小企业,约90%的新增就业要依靠中小企业,所以它也是社会稳定之基。因此,对今年中小企业面临的严重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