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产险行业第二梯队的排头兵,天安保险的上市计划提出已久。不过,6月9日天安保险董事长陈剖建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天安的上市计划还要再拉长3~5年。
推迟上市背后原因不难理解,陈剖建透露,传统保险业务已陷入过度竞争的局面,天安在此领域已基本采取了“零增长”的策略,今年天安将在产品上进行一次革命性转型。而由于尚未正式上报保监会,陈剖建以商业机密为由没有透露具体的转型方案,不过可以预期的是,蛰伏3年而放缓发展速度的天安保险即将迎来一次剧烈运动。
业务转型后或一个月盈利
《中国经营报》:今年产险行业保费收入增速放缓,但亏损局面好转的特征比较明显,天安今年以来的情况如何?
陈剖建:今年一季度以来确实是保费放缓、但盈利有所好转的情况,天安3年前启动了一场调整,目前已实现了止亏,并逐渐实现盈利。从1994年成立以来,天安的前12年都实现了盈利,并能给股东分红,但客观方面由于近年来会计制度的调整、天灾地震导致赔付成本提高以及资本市场相对低迷等原因,天安出现了亏损。
不过亏损也有我们主观调整的因素,之前天安的保费规模年增长水平平均达到了50%以上,规模扩大后内部会积累一些问题需要清理,因此从2007年开始,天安的保费规模增长控制在了平均1%~2%水平,基本是“零增长”策略。
天安准备在固守传统业务“零增长”的情况下,提高创新业务的占比,年内如果能推出相关产品,力争新业务占比能达到10%,未来3~5年则能够和传统业务平分秋色。
《中国经营报》:那天安将要进行的新业务创新与传统业务有何区别?
陈剖建:产险行业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很多产品的定价已经不能覆盖风险成本,于是出现了高速增长和高亏损额的现状。虽然后来出现了细分客户、细分市场的做法,改变了产品一刀切的局面,但这仍是基于传统模式的创新。
我们的创新是想跳出被动选择客户的局面,整合客户的不同利益诉求。目前已经完成了数据实证试点,正在和保监会沟通,目前我还不能透露太多。
《中国经营报》:如果启动转型后成本会快速增加,天安如何控制成本?天安的股东所能容忍的亏损年限多长?
陈剖建:创新业务产品的成本核算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车险。一般来说,行业习惯了产险行业3~5年实现盈利,寿险行业7~8年盈利。但未来我们的创新业务可能一个月就能实现盈利,所以成本并不是股东最需要关心的问题,股东可能要考虑的是天安如何转型,未来是否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股东希望未来天安向更加多元化的金融集团方向发展,整合不同资源提供多种服务,但保险业务仍然是集团的核心业务。
至于成本控制,天安的成本控制主要在传统业务方面,比如抓承保质量、减少虚假理赔和控制经营费用等方面,目前天安的综合成本率在110%以下,年内我们有信心降低到100%以内。
寻找上市卖点
《中国经营报》:天安是否会考虑尽快启动上市计划?
陈剖建:天安上市计划之前因为资本市场的原因延迟了,但目前来说,我们还是想多做准备,如果当前还是以多元化保险集团的模式上市,这已经没有吸引力了,我们要为上市寻找新的市场卖点,比如此次创新产品的转型。具体时间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在3~5年内实现上市。
《中国经营报》:在多元化经营方面,天安的资产管理公司筹备情况如何?对今年产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水平有何预期?
陈剖建:目前保监会对保险公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比较谨慎,但我很能理解这种谨慎。之前行业可能一直出于牌照考虑而去申请资产管理公司,但或许并没有想好成立后要干什么。如果投资业务还没有准备好,没有找到更好的业务模式情况下,如果仍然是管理自有资金投资,那么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相对内部的投资部门来说意义就不大,一个投资部完全可以胜任,再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反而是一种资源浪费。
不过天安还是会争取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只是时间迟早问题。目前天安投资部门的管理资产规模大约为100亿元,投资部门独立办公、独立核算,这种模式已可以满足要求。
至于投资收益这是一个相对敏感的话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有可能实现6.5%以上投资收益。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