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都会从老家带一些小磨香油,是用很原始的工艺做的,只要瓶盖一开,满屋都飘着香味。在城市里几乎是买不到这种香油的。报纸已经做过报道:不少所谓的“香油”,原来是用香精勾兑而成。
一不留心,我们已经身处勾兑时代。并且,勾兑的范围正日益扩大。
很多食品是勾兑而成,在愈演愈烈的勾兑热中,外资企业也加入进来。
“一碗汤的钙质含量更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类的数十倍。”这是日本味千拉面著名的广告词,但现在它不得不承认:纯猪骨熬制的汤底竟然是用浓缩液勾兑而成的。
另一个食品巨头肯德基则深陷“豆浆门”:国内部分肯德基的纯豆浆是用豆浆粉冲制而成,产地在东北,并非现场磨制的。这种勾兑的豆浆暴利惊人:一杯豆浆的成本只有0.7元钱,但肯德基却卖7.5元一杯。
为什么那么多的食品企业纷纷降低商业道德底线,不惜通过最卑劣无耻的手段欺骗消费者?
我们首先应该问一下,在中国,这些企业的造假行为一旦败露,承担的最大风险是什么。一般而言,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名誉受损,被消费者用脚投票,企业关门。其二,被有关部门处以行政罚款。其三,被消费者提起诉讼并索赔。
当下,造假企业不用担心企业关门,因为,在这样一个造假非常普遍的大环境下,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小,相关权利其实已经被剥夺;有关部门的罚款限额非常小,对企业而言可以说不关痛痒;消费者起诉的成本太高,而获取的赔偿非常少,因为中国缺少像西方国家那样极其严厉的惩罚性赔偿规定。
显然,企业造假所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小的,成本也非常低廉,而收益却是巨大的。勾兑时代的危险恰在于此。一方面,企业没有动力坚守道德底线,坚守的人反而不被制度所奖励。比如,花费20多个小时熬骨头汤的,跟用浓缩液勾兑骨头汤的相比,成本高出很多,而售价却几乎是一样的。这意味着,诚信的企业在竞争中可能很快被淘汰。
我们现在最缺少的其实是一个正向的激励机制:能够确保诚信的企业获得丰厚的回报,而让造假的企业承受巨大的成本和风险。比如,在西方国家,如果商家因为这种欺骗行为被消费者索赔,付出的代价可能动辄上亿美元,导致所有企业都处处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以免惹火烧身。
面对愈演愈烈的造假现象,中国最迫切要做的,是建立起一个让造假者付出它所难以承受的惩罚,而让诚信者得到应有回报的良性的法治环境和正向激励机制,而不仅仅是媒体一阵风般的声讨了事。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