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中国经济存在硬着陆隐忧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更新时间:2011/8/15 10:42:04   
>> 相关新闻链接
·农民“化肥依赖症”危及东北“粮仓”安全 ·亚洲经济面临“十面埋伏”
·美债危机可能的出路 ·美国政客叫嚣别还中国钱 称中国大量借债加剧危机
·警惕美国提高债务上限的复杂影响 ·债券基金面临杠杆危机
·许小年:美债危机提醒中国减少外储 ·全球经济或陷二次衰退
·美债进入“后危机时代” 中国应主动应对走出美元 ·新闻分析:美债违约危机暂除仍预警中国外储风险
   经济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运行规律,一旦这种规律长期被扭曲和破坏,经济硬着陆将为期不远,甚至可能招致比硬着陆更严重的经济危机。

    经济硬着陆是指一国政府试图在短期内消除严重通货膨胀,实施强力的财政与货币紧缩政策,结果导致市场经济各种均衡关系遭到破坏,经济增速出现严重下滑的现象。经济硬着陆的主要影响是,经济增速严重下滑,市场萧条,企业减产或倒闭,失业增加,人均收入减少,甚至出现政局动荡。

    衡量我国经济硬着陆的主要指标有三:一是经济增长率。经济学界把GDP低于7%作为我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底线指标;二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衡量通胀的重要指标,CPI如果持续上涨,财政与货币政策长期收紧,可能招致经济硬着陆;三是失业率。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可接受的失业率应低于6%。超过6%,将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会否硬着陆根本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通胀的严重程度及上涨时限;二是抑制通胀的手段和力度;三是严重通胀与经济硬着陆危害性程度比较。回顾2009年以来我国持续上涨的CPI走势和成因以及抑制通胀措施,基本得出中国正处于通胀快速上升阶段、抑胀措施短期内很难奏效、央行可能进一步收紧银根的结论,这隐含着中国经济存在硬着陆风险。

    经过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社会已累积起较强的抵御内外冲击的能力,这也为中央调控经济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和弹性。然而,经济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运行规律,一旦这种规律长期被扭曲和破坏,经济硬着陆将为期不远,甚至可能招致比硬着陆更严重的经济危机。系统分析我国经济会否硬着陆,可以得出以下两种近乎相反的判断。

    近期看,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一是中央保增长的决心比抑胀的决心更大。目前中央调控经济的态度显而易见,一方面致力于遏制通胀,另一方面想方设法避免经济硬着陆。从我国1994年遏制急剧通胀到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再从2007年由抑制通胀到2008年急速转向提振经济整个过程看,中央对确保经济增长的决心要比抑制严重通胀的决心更大。由此判断,抑胀措施不会达到使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强力程度,除非通胀的危害超过经济硬着陆所带来的危害。由于利率政策效果存在滞后性,抑胀措施还有待时间检验。如果通胀率继续攀升,央行仍有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的空间,但底线不会是将CPI增长率降至3%以下,而是确保GDP保持在7%以上。假如经济增速出现快速下滑,央行还会放松银根阻止经济回落。

    二是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速回落,但基本排除硬着陆风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9.5%,低于第一季度的9.7%。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环比回落1.1%。该指数在50以上反映当前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环比回落意味着经济增速出现放缓势头,这与前二个季度GDP增长率所反映的经济走势趋于一致。市场主流观点认为:在抑胀措施作用下,中国经济有放缓迹象,但增速仍保持9%以上的高位,表明今年不太可能出现硬着陆。国际投资和金融机构发布报告,普遍排除了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

    长期看,中国经济的确存在硬着陆隐忧。

    一是依赖政府投资维持高增长的发展模式必然会盛极而衰。长期以来,我国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号称“三驾马车”的投资、出口和消费。而今,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出口方面,受欧美国家经济复苏缓慢、人民币升值和出口产品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呈下降态势;消费方面,受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口老龄化等固有因素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投资方面,从结构上看,主要来自政府投资,一些经济学者将之称为“刚性投资”。“刚性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我国未来经济埋下了硬着陆抑或更大的隐患。刚性投资制约市场资源合理配置。2008年实施的刺激经济计划实质是政府主导的投资扩张计划,为配合计划落实,金融机构超常投放信贷以重点保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扩大生产以及房地产扩张需要,使大部分生产要素和资源向这些领域集中,政府配置资源的份额被人为放大,市场配置资源的份额受到严重挤压,造成市场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经济内外结构失衡,项目重复建设严重,地方政府债务高企,民营经济发展受限,个别领域出现严重经济泡沫,同时还引发了严重通胀。当紧缩银根抑胀和防止经济过热时,政府重点投资领域却成为利率调控的掣肘,既降低了利率政策效用,又造成了民营经济资金紧张,使市场均衡关系和资源配置再次遭到破坏。2008年以来之所以“国进民退”甚嚣尘上,原因也在于此。这一违背市场运行规律的做法短期内可以提振经济,如长期不予纠正,很容易导致旧体制复归,经济增长出盛极而衰。

    二是我国保增长的主要调控措施几乎用尽。在货币紧缩政策下,我国经济已出现放缓势头。考虑到政府刚性投资增长必将盛极而衰以及出口和消费未有起色,经济快速下滑可能提前到来。然而,细观我国历次保增长措施,可以肯定:未来快速提升经济的主要宏观调控措施几乎用尽。在政府刚性投资已经成为维系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的情况下,一旦经济出现加速下滑,政府将再无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如果继续采取“以投资促投资”、“以泡沫促泡沫”的方式救市,现在所有“唱衰中国”的预言那时将得到验证。

    三是消费难以扩大,对保增长鞭长莫及。我国最终消费率长期偏低主要应归因于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社会福利制度不健全、税制不完善等多种因素。在传统的重投资、轻消费,重增长、轻民生观念影响下,任何一项扩大消费的重要举措在实际落实过程中都面临很大困难。政府宁可筹集千亿资金修建潜在风险很大的高铁,也不愿在政府财力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此种制度安排,消费促增长的特质再高也会鞭长莫及。(王家永,作者单位:大连市财政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